【類別:】 念佛法門 【篇名:】 大安法師答記者:06 有沒有往生的底線呢?

大安法師答記者:06 有沒有往生的底線呢?


記者:阿彌陀佛真是大慈悲父,把眾生觀得很清楚。每一個願是應對不同根基的眾生而施設的。所以我們可能在建立這樣信心的時候不能去隨便去施加自己的這樣一個條件。那這裡面有沒有往生的底線呢?

大安法師:乃至十念,這不是底線嗎?

記者:那乃至十念是不是建立在「深信」的基礎上呢?

大安法師:是呀。有前提——至心信躍,欲生我國,乃至十念,這個「乃至」就是底線,它的上線就是「盡形壽」。還有底線,比如說,下輩往生,具足信願之後,要十日十夜來念佛;然後又說——齋戒清淨,乃至一日一夜,阿彌陀佛,臨命終也會來接引。所以這個「乃至」就是底線。我們東林寺施設一個月一次的晝夜念佛,就是讓大家在這個「底線」得到一個往生的保證。

記者:阿彌陀佛。那今天就著這個機會,請您更精要的,把念佛的原理和方法,再給我們重點闡述一下最核心的要義。

大安法師:我們談原理和方法,是從《觀經》裡面引申出來的。就是——「諸佛如來是法界身,入一切眾生心想中。是故汝等心想佛時,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隨形好,是心作佛,是心是佛,諸佛正遍知海,從心想生。」我們讀的是在「真身觀」裡面的一段經文。它是闡述了淨土念佛包括了四種念佛共有的一個最高的理旨。

它在告訴我們一樁什麼事情呢?

實際上,它裡面揭示了一個法界的奧秘。是釋迦牟尼佛,菩提樹下親證的一個真理。

告訴我們,諸佛如來,在這裡就是表達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是法界藏身,十方諸佛的化身。阿彌陀佛是法界身,這個是阿彌陀佛的心是以眾生的心為心。只要有眾生的地方,阿彌陀佛這個平等的慈悲心都會在。阿彌陀佛的平等慈悲心,是有他的光明、有他的願力。他是承載著四十八大願的這種信息的。這個法身裡面是有著阿彌陀佛的報身,應化身,他所有的功德。這些所有功德的信息都遍到了我們的念頭裡面,遍入一切眾生心想中。

好,這就告訴我們,我們眾生芥爾一念,當下一念,是有著阿彌陀佛的所有的功德在裡面。那麼這所有的功德,特別是四十八大願,他已經圓滿成就了,已經在,就是他救助我們的福德、智慧、威力都完成了。那就鴻鐘待扣了。而且他在我們的心裡。

為什麼他在我們心裡?因為心佛眾生等無差別;因為我們的心是和阿彌陀佛的心是同體的、是不二的。所以他才能夠遍入得過來。

遍入之後,那我們要幹什麼?哦,原來我們的心念裡面,都有著阿彌陀佛的法身、報身、應化身、四十八大願全體的功德,我們的生命是不是很有價值呀,我們就是佛子呀,是不是呀?我們就有成佛的所有的條件那,能量都在這裡呀。

好,所以釋迦牟尼佛很肯定地告訴你,你不要拿這麼一個摩尼寶珠去做造業的事情哦,你要把它做應該做的事情,去做成佛的這樁事情。

那你怎麼成佛呢?你就應當去念佛!你再不要去念五欲六塵,甚至四聖諦十二因緣,你也不要去念,你就專門念這個阿彌陀佛名號。是故汝等,心想佛時,你就這一念心去想阿彌陀佛、去念阿彌陀佛,那你這個能想能念的心,就具足阿彌陀佛的所有功德,所有功德它就用一種他的心相來表達,就具足三十二相、八十種隨形好——佛的形象。

因為佛的這個三十二相、八十種隨形好,就是佛心的表現、就是佛的一切福德智慧的一種表現。所以,這個三十二相、八十隨形好,也是我們眾生本具的。借助著阿彌陀佛已經成就的相好光明,帶起了我們的相好光明。

那麼,馬上「是心作佛,是心是佛」,這兩句話是一個畫龍點睛的一筆了。

我們心在作佛,我們當下這一念心,怎麼叫在作佛?我們念佛就是在作佛。那麼,你能念的心,當下你就是佛;他是非常圓頓的。因為你能念的心,是法相理體啊,法界理體呀;所念的佛號也是法界理體呀,這兩者是可以互動、是可以感應的。我們比喻成「以空映空」、「是水投水」這樣的關係呀。同質同?呀,互動啊。

所以,我們是故「諸佛證遍知,還從心想生。」因為是,阿彌陀佛遍知法界的智慧,就是一切種智,這樣的佛的智慧,就是說在你每一念,每一念的念佛當中顯現出來。那你看看,這是不是念佛的最高的理旨呀。所以「是心作佛,是心是佛」就是念佛的最高的理旨、最深刻的理論依據。

如果我這一念,

不念阿彌陀佛名號,那就必然要念九法界;

不念聖的法界,就會念凡夫法界;

不念三善道的法界,就會念三惡道的法界;

不念餓鬼畜生法界,就直接念地獄法界。

所以這個念頭的安頓,它是十分重要的。

所以淨土法門告訴我們,我們的念頭一定要安頓在萬德洪名上,它顯現的就是阿彌陀佛的法界、極樂世界的法界。那麼,這樣的法界的成就,就已經圓滿了。我們只要一念,馬上顯現出來,感應道交。而往生也是從感應道交裡面得以往生的。

怎麼能感得上?怎麼能互動得上?

就是信願持名,不在乎其他的。

剛才講的那個弟子規,你學好弟子規,你學好什麼東西,你還是不能顯現佛的法界;你就是學好弟子規、學好四書,你顯現的是人道法界。所以這點,這個因果的這樣的一個對應法則,一定要清楚、一定要明白。

然後它的方法,就是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大勢至菩薩所開示的方法。我們建立信願之後,怎麼去念佛?怎麼把這句佛號能夠念得相應,念得有功夫,念得水到渠成?就是,我們的六根——眼耳鼻舌身意,也是從我們的真如法性顯現出來的。

這個六根裡面,我們要「舍識」。舍這個六根的情識,來用它的根性。這個六根之性,它就是我們的真如自性,比如說耳根,為什麼要修耳根?是要返聞聞自性。那個聞性,才是圓通常的,圓真實、常真實、通真實。就是首楞嚴大定的這樣的一個得用。

所以「都攝六根」,我們就再也不用這個「六根」去奔馳在外面的「六塵」了,因為我們凡夫的造業、凡夫的輪轉、凡夫的苦惱,就是每一天「六根」都是面對「六塵」,面對「六塵」產生「六識」,這就是「十八界」,紛紛擾擾,疲勞不堪。

那麼念佛的時候一定要迴光返照,「六根」與「六塵」不產生對待的關係,這叫做不偶、不對待。

然後怎麼返念念自性、返聞聞自性?把這個六根都攝在名號上去。六根當中最難攝的一個是「耳根」一個是「意根」。

這時候,平時我們的耳根都是聽外面的聲音,叫音聲塵,音聲之塵。現在你不聽外面聲音,是聽自己什麼?聽自己念佛的聲音!你這個念佛的聲音,是從心裡流現出來的、口裡念出來的,耳根再把它聽進去。你這個耳根的「聞性」攝住了,攝住了以後,入流忘所啊:入法性之流,忘音塵之所。這個能所先打破。那麼耳根攝住之後,耳根怎麼攝住?就是自念自聽。

那第二個,就是意根攝製。我們的意根喜歡往外跑,叫「心猿意馬」啊。現在要用一個韁繩、一個轡頭,把這個意根制住。

意根攝住,怎麼辦呢?這裡可以想個方式,有記數的方式,這些方法都很多。現在印光大師為什麼強調「十念記數」?這種「十念記數法」就是針對意根來施設的。

你給意根派個任務,派什麼任務?讓它記數。你念一句名號的時候,心裡記一,念一句名號,心裡記二,你一邊聽一邊記數。這個記數,如果是意根在記,意地當中在記,如果這個意識一跑掉之後,你數量就記不下去了。記不下去,你就:哦,我跑了,跑了就會拽回來。所以你能夠一到十,再從一到十,能夠記得清清楚楚。那你的意根,就用這個記數的木樁子啊,把它綁住了。

這兩者一結合起來,在其他的,象眼根那,你就不要再東張西望了,為什麼?為什麼我們要強調,你只能看到你前面的一點啊。你的鼻根,不要聞外面的香味只聞室內的這樣的味道啊。身根,你在結手印啊。這些其他的四根啊,不攝自攝,都攝住了。這樣的話,那你在攝住了之後,你就好好的把這句「南無阿彌陀佛」名號念得相續,不間斷,這就是淨念相繼。

為什麼?這句名號是清淨的,叫「無生清淨的摩尼寶珠」。我們的念頭放在這個寶珠上,念頭那種染著就會變得清淨,我們的散亂就會變得專一,我們的分別就會變成平等。這就是「淨念」,「相繼」就是不間斷。這就是「入三摩地,斯為第一」。入三摩地,就是那種「止觀」「定慧」「等慈」的狀態,那樣的狀態呢,這種方法是最為第一的。

所以,我們就概述,有的時候我們寫對聯就說,這邊寫「是心作佛,是心是佛」,這邊寫「都攝六根,淨念相繼」一個理論,一個方法。




《古今寺廟巡禮 恭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