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非老僧定力夠,幾作驢兒被他騎 紹雲老和尚
我們學佛的人,對於因果報應的道理,一定要牢牢記著,不能夠絲毫錯了因果,否則將來業報現前時,就會障礙你了生死,生死未了就要隨業受報,償還宿債了。所以出家人經常說: 「施主一粒米,大如須彌山,若人不了道,披毛戴角還。」這首偈子是千真萬確的,且聽我講一個真實的典故道來。
在清朝時,常州有一位老修行,道心很好。有兩母女發心護他的法,供養他的衣食住行,讓他單獨住在一個地方專心修行。
轉眼間,十多年過去了,他還沒有悟道,深感慚愧,心想:「施主這麼發心,供養我十多年了, 而我尚未悟道,很慚愧啊!實在對不起她們。」於是想離開那裡到外面去參學,便向兩母女辭行去。
初時,她們極力挽留他,請他不要走,繼續住下來安心用功,但是後來見他去意已決,便無奈地說: 「 師父啊!你年紀已經這麼大了,還要到外面去行腳參訪,忍受那風餐露宿之苦,我們心中實感不安。唉!如今師父既然一定要離開,我們也不敢違背師意,請讓我們替你準備行裝吧! 」
於是母女倆便徹夜趕工,給老修行縫製了一件棉襖以作御寒之用。當他們縫製時,每縫一針都恭恭敬敬的念一聲阿彌陀佛為師父祈福,為防他途中盤川用罄,又暗中把四個元寶縫在棉襖下襬的四個衣角裡面。
翌日,她們將棉襖送給老修行時,他毫不在意地便收下來,並不知道棉襖內裡藏有元寶。當晚他打坐的時候,在定中忽然見到一個蓮花童子,手執清風幡,後面跟有隨從吹奏樂器,還有數人抬著一座青色的大蓮花來。童子說:「你的修行很好,我特來請你上蓮花,迎接你去極樂世界啊!」這一來他就覺得不妥當了,他想:「我是參禪求明心見性的,從沒有動念要到極樂世界去,怎麼你今天抬蓮花來接引我呢?恐怕這個不是好境界,可能是魔來誘惑我啊!」於是他就不作理會,但是那個童子還在那裡不斷的催促他,要請他趕快坐上蓮花台,因為時間快到了。老修行見他這樣纏繞不休也不是辦法,就信手把桌上的一個引磬,放在蓮花之上,那些人才將蓮花抬走了,引磬亦不見了。
第二天早上發生了一件怪事,那施主家中畜養的一隻驢子,隨大便竟然排出了一個引磬來。家裡的人便將此事通知母女二人,她們也感到奇怪, 就到驢房查看,認出那個引磬是屬於老修行的,她們更加大惑不解了,立刻將引磬洗滌乾淨,跑去送還給老修行。
老修行知道那個失去的引磬竟然從驢的肚子裡排出來,在查看那件棉襖的衣角原來縫藏了四個元寶,他就明白一切了。心想:「真險了,昨夜我如果坐上大蓮花被那些人接去了,今天我便入了驢胎變成她們家中的小驢子來還債了。」他嘆了一口氣,隨口就說出四句偈:「一件衲衣一層皮,四個元寶四隻蹄,若非老僧定力夠,幾作驢兒被他騎。」所以說修行人,若不用功了道,便要償還檀越的信施了。這位老修行的公案就是最好的例子了。
所以我們學佛辦道的人,對施主供養的東西,千萬不要糟蹋。當受用施主供品時,要生慚愧心和為施主迴向,這樣才能減低我們的罪過。如果我們把常住的東西或錢財不如法的使用,那麼果報可不得了,會招致三途惡報的,所以出家人若不了道是後果堪慮的。
那麼我們現在的出家人啊!就是還未了道,都要清楚覺察自己是正在用功辦道,還是正在做背道而馳的事呢,這一點是很重要的。雖然你現在還未了道,只要常懷慚愧心,生死心切的勇猛精進真參實究,終有一天你能了道的。若能如此真實的用功,施主的供養你便可以消受了。如果你一點羞恥慚愧心都沒有,終日活在慌慌疑疑之中,那麼就信施難消了,將來就要隨業受報,償還宿債,永嘉禪師說:「了即業障本來空,未了應須還夙債。」所以出家人對因果問題千萬要注意,不能隨便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