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士在寺院掛單應注意的事項
居士住在寺院修行,在佛教中稱為「掛單」。這也是從行腳僧到寺院投宿掛單引申而來。在漢傳佛教中,「單」是指僧堂裡的名單,行腳僧把自己的僧衣掛在名單之下,表示暫住,因此稱這樣的投宿為掛單。後來也用在居士暫住寺院修行上。在漢傳佛教的不少寺院中,至今仍然保留了這一傳統。
到寺院投宿稱為「掛單」。若人已額滿而不接受掛單,稱為「止單」,自己左右兩鄰的床鋪,稱為「鄰單」。辭別寺院稱為「起單」或「抽單」。掛單後,日久知其行履確可共住者,即送入禪堂,稱為「安單」。拜訪其他居士掛單的住處,稱為「看單」。若犯戒被擯出門,稱為「遷單」。偷偷的離開寺院,稱為「溜單」。提供僧眾住宿額滿,稱為「滿單」。無限制接引僧眾投宿,稱為「海單」。安排僧眾住宿,稱為「送單」或「進單」。
在漢傳佛教中,居士掛單有一套嚴格的程序和,以保證寺院的清淨和修行秩序不被干擾。有些寺院會把居士掛單的須知張貼在寺院門口 ,提示給居士們看。
有的寺院《掛單居士須知》是這樣規定的:
來寺掛單,本不得已;行權方便,暫且隨緣;三寶聖地,修德有功;擾亂他眾,罪過無邊。既蒙留宿,當模範遵守相關規約:
1、凡欲住宿者,應持相關證件到客堂登記,獲得知客批准後,到寮房與寮元接洽。
2、到寮房後,一切聽從寮元安排,不准私自調換床位,不准挪用它床物品。
3、保持床鋪及房間衛生,及時清理個人及公眾垃圾。若有造成備品污穢,請立即設法清洗,或者購買新品,經寮元檢查後換用。
4、個人財物注意保管,能隨身攜帶的金錢及貴重物品,盡量隨身或交給他人代為保管;若有丟失,責任自負。
5、發現或被舉報有偷竊行為者,查明無誤,應還清財物立即出院,以後不准再來掛單。
6、出現各類糾紛,應找相關負責人處理;必要時報公安機關查辦。
7、無論是否經寺院批准,都不准在寮房化緣,發現在寮房收款者,立即清單。
8、一般不准在寮房誦經或拜佛,掛單後一切行動隨眾:早晚二課、過堂用齋,皆需遵守規定的時間,不准遲到或提前。
9、寮房休息時間以寺院號令為準,早晨打板後方可起床,晚上應在打板後30分鐘內熄燈就寢。因病無法入睡或需要早起,可以在床上打坐,但不許弄出聲音影響他人休息。
10、佛七活動期間,若不能隨眾上殿者,請自行早日離開,莫待驅逐。
11、本須知未及之處,以《常住居士規約》和其它相關制度為準。
以上各項,望掛單者周知,違者清單。
在漢地寺院,居士掛單規矩甚多,所有的規矩都是為了保證寺院的清淨和修行秩序,去除我們在塵世中生活養成的不良習氣。
一般說來,居士在漢地寺院掛單,需要出示皈依證和身份證。掛單房裡如有同修生病要關心照顧。不可以在寺院抽煙,一時難以完全戒煙的居士,在寺院也要盡量減少抽煙量,而且只能在廁所或偏僻的地方抽,不許在寮房或公眾場合抽煙。有的寺院甚至不允許吸煙者掛單。在寺院生活,要節約用電,不得釘破牆壁或在牆壁上亂塗亂畫。準時參加早晚殿的功課。出去必須報告。訪人先敲門,讓入方入。不攜寵物入寺。
在寺院生活,衣服整潔即可,不要穿光鮮華麗花俏的衣服,更不可穿短裙、短褲、背心袒胸露背。參加法會或早晚殿課誦時要穿海青,受過戒的居士盡量搭縵衣。著衣先淨手,不淨手不得觸海青或縵衣。穿好海青搭上衣,兩手不可下垂前後擺動,應該將兩手迭掌,放在胸前。穿著縵衣要坐下時,先要撩起縵衣,不可坐縵衣於臀下。穿海青時上樓撩前片、下樓撩後片,以免衣拖地或被踩到。跪拜時雙手同撩前片,長跪時先將左腳向前彎曲,雙手按在左膝上,直身而立左腳收回。靜坐時,將蓋布巾置於海青內。
不可在寮房內喧嘩談無益之事。同處一室應知長幼大小,要溫文有禮軟語相悅,互相讚歎勸勉,不得粗惡惱人,假使失語冒犯,應當軟言懺謝。同房間有人已睡或在用功時,不得打擾別人,即便自己念佛或持咒也不應該念出聲音。
掛單房裡有人睡覺,不可捉物發聲或大聲言笑。晚上聽到止靜板響即息燈止靜,上床養息。按時關燈,關燈前應先觀察詢問同寮準備妥當與否。衣服鞋子要放整齊。睡眠時不可思維惡事,應吉祥臥。不仰不伏,不得向壁,不得豎兩膝,應當枕手,微曲兩足,兩膝上下相壘,右臥如弓(若有惡眠、老病、右脅癰瘡者,則隨意)。非時不臥。凡臥不得赤體,應合衣而眠。起床後整理衣被。
洗浴時,不可以在浴室中小解。洗浴畢應當清潔浴室令淨。洗澡時不得與別人談笑,不可以唱歌。洗臉刷牙,漱口吐水要輕緩低頭,不可進濺旁人。
寺院的食堂稱為齋堂,師父們吃飯稱為過堂。吃飯前要思維:
1、計功多少量彼來處;
2、忖己德行全缺應供;
3、防心離過貪等為宗;
4、正事良藥為療形枯;
5、為成道業應受此食。
吃飯時要端身正坐,正意受食,切勿散心雜話、起諸分別。
隨眾過堂八種好處:
1、不懈怠故──就是不放逸。過堂前打板三次,叫做三通。第一通,是通知準備吃飯;第二通,眾人穿袍搭衣,去到齋堂;第三通,排班靜候,恭迎大和尚。這樣做,大家不能怠慢拖拉。很有次序。
2、供養省力──廚房及行堂(盛飯菜)的人工作方便、省力,可以一次過排好碗筷,盛飯菜以及收拾整理都快易。
3、平等無我──大家都吃同樣的飯菜,大和尚小和尚都沒有什麼不同,平等供養,無人我相,因此便沒有分別心。
4、不偏眾食──大家用膳平等,各樣食物分配均衡,營養便會均勻,對身體亦有好處。又能改變不良的習氣。
5、甘苦同受──大家無有揀擇、如嘗甘露、法喜無窮,體現出佛教的平等。
6、存正念故──不生妄念。妄念一起,當觀信施難消,為藥食故,借假此身,息諸妄緣,即起即空,是謂存正念。
7、如法如理──唐代以後,因為寺院人漸漸多,尤其是在傳戒時,常過千人,若不設這些規則,便會很亂。有次序便心安道隆,佛法時時現前。
8、起止威儀──佛弟子,凡事都超眾,連吃飯也有規有矩,令人一見便會生歡喜及恭敬心。此就是現身說法。
由此,可看出五觀的重要性,否則作為僧人來說,信施難消。只有大阿羅漢為全應供,餘下皆是缺應供。也就是說,大阿羅漢能消一切信士供養,是圓滿的。而初二三果的聖人,也消受不起信士的供養,何況凡夫僧眾?
在普化寺掛單禪修,初識我的入門師父照根法師,他的一句話令我至今受益匪淺:惜衣惜食,非為惜財,乃惜福也。這也就是為什麼我會在齋堂一再向大家強調要愛惜食物的原因。在第一天的修行生活,幾個中心的負責人都發現齋堂裡有浪費糧食的現象,那些糧食都是從山下運上山的,而那些豆製品素食更是師父從成都運過來的,很多師兄吃不了或者覺得口味不合自己要求,就倒在了垃圾桶裡,讓我們看得心疼。這樣的行為不知道要折損自己多少福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