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別:】 佛學問答 【篇名:】 舍利簡介

佛指舍利簡介


一、佛指舍利的由來

  釋迦牟尼佛入涅槃時,於自心中出三昧真火,燒此無量功德積聚之身,七日乃盡,並留下八斛四斗,晶瑩光澤堅固不壞的舍利,欲令當來眾生皆得供養,種下得度因緣。時有八大國王,戀慕如來,即各自分取舍利,歸國供養。

  佛滅度後兩百餘年(公元前二五九年),古印度孔雀王朝阿育王,統一了北印度諸國,宣佈佛教為印度的國教。為進一步弘揚佛法,阿育王開啟八王收存佛陀舍利的寶塔,取出舍利,分別盛入八萬四千個寶函,分送至世界各地起塔供養。

  據《法苑珠林》記載,在中國的舍利塔共十九所,法門寺佛指舍利即其中之一。


二、舍利的意義及重要性

  經云:「如來憐憫一切眾生,以本願故,碎此舍利令如芥子,為令佛法增廣流布。」《大般若涅槃經》亦云:「若見如來舍利,即是見佛。」

  佛舍利於世恆存,如同佛住世,能令眾生憶念如來萬德,於佛法深生信心,進而發願常隨佛學,漸至成就無上菩提。


三、 舍利的種類

  依經典記載,舍利存在的形式可分為:

  (一) 全身舍利:為圓寂後,肉身自然不壞。如六祖大師。

  (二) 碎身舍利:又稱分身舍利,遺體火化後所產生的結晶物。如釋迦牟尼佛之舍利,分為八國所供養。

  (三) 法身舍利:指佛所遺留之教法、戒律。如同舍利,永住於世。

  (四) 生身舍利:亦稱身骨舍利,即賢聖高僧的遺骨。此類舍利又分為三種:白色為骨舍利;紅色為血肉舍利;黑色為髮舍利。


四、舍利的特性

  (一)晶瑩圓明、堅固不壞 舍利的型態各異,多如豆粒般大小,或圓或橢圓不一,亦有遺骨狀之佛牙舍利、佛指舍利等。其質地堅硬且細緻,皆有晶瑩圓明、堅固不壞的特性。

  (二)自動增減 若供養者心念虔誠且精進修行,則舍利會自行增生,反之亦會減滅。

  (三)隨緣示現不同色彩 舍利的顏色有青黃赤白黑,或五彩斑斕等多種,隨緣變化不定。前往瞻禮者因個人福德因緣不同,所見之大小、形狀、顏色亦有別。中國古籍中,對供養舍利之處現祥光瑞相之記載,亦時有所見。


五、供養禮拜舍利之功德

  佛經中記載,若供養舍利,「其福報無邊乃至苦盡」,得令眾生「脫三界苦,入正解脫」,以此善根,「一切皆當得菩提果,盡涅盤際」。

  舍利,乃諸佛菩薩,為令眾生憶念佛之慈悲、智慧,深信佛法而傳世之物。 舍利是住持佛寶,能恭敬禮拜瞻禮,廣植出世福田,生生世世必得遇正法,感無上菩提道果。

  舍利者,乃如來真身,故《大般涅槃經》云:「若見如來舍利,即是見佛。」又云:「供養舍利即是佛寶,見佛即見法身。」法身者,乃眾生皆有之本具覺性,在聖不增、在凡不減。二千五百多年前入滅的釋迦牟尼佛,留下真身舍利供後世眾生瞻仰禮拜,不僅是讓後世眾生藉著瞻禮因緣追崇佛陀的悲智願行,進而效法習學;而堅固不壞的舍利,更能在無常變遷的世間中為常住不滅之法身代言。因此,經由參禮瞻仰的因緣,祈福懺悔、淨化身心,進而更能令人人回歸自性,達到佛法真、善、美、聖的境界。




《古今寺廟巡禮 恭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