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耍小聰明
宋代著名文學家蘇東坡(1037-1101)在第四個兒子出生時,按照當時習俗,為剛滿月的兒子行洗兒禮。他感嘆自己的身世,藉此寫了一首著名的自嘲詩《洗兒戲作》。詩曰:
人皆養子望聰明,我被聰明誤一生。
惟願孩兒愚且魯,無災無難到公卿。
蘇東坡這首詩歌,語言淺白易懂,情感卻跌宕起伏,表面上是為孩兒寫詩,而實際上既諷刺了權貴,又在“似訴平生不得志”。我們一般人都希望自己的子女聰明,但蘇軾想到自己一生雖然聰明,卻屢遭磨難,心中感到不平。他認為自己雖然聰明,卻仕途坎坷,還不如做一個愚鈍粗魯之人,這樣也不會對人生看不慣,給自己帶來許多禍患了。詩人之所以說“我被聰明誤一生”,並非是希望自己不聰明,而是用來自嘲的憤世嫉俗的反語。
蘇東坡之所以發出“惟願孩兒愚且魯,無災無難到公卿”的願望,這是在自己飽受人生磨難後的不平之語。但是此詩揭示出來的一種社會現象——聰明人不免會受打擊,“愚且魯”者卻能“無災無難到公卿”——倒是千真萬確的。不僅宋代如此,整個封建社會莫不如此。其原因也不難理解,在位者大多忌才,只想用奴才,不想用人才,唯恐人才壓倒自己。即使在不得已的情況下用了人才,遲早也不免要加以打擊。因此,聰明人走運的時候少,倒霉的時候多。
《三國演義》中的楊修也是一位“聰明反被聰明誤”的人物。楊修是一個絕頂聰明、極有才華的人,但是他不知謙虛,鋒芒畢露,到處耍自己的小聰明,結果最後被曹操所嫉,遭致殺身之禍。
楊修曾輔佐曹植,曹植失勢後,他又想開溜,這都是小聰明的表現。他給曹植出的那些點子,也都是小聰明。有一次,曹操命令曹丕、曹植兄弟各出鄴城門外辦事。事先又密令門衛不得放行。楊修猜中了曹操必然有此安排,便事先告訴曹植說,萬一門衛不放侯爺出去,侯爺身有王命,可以殺了他。結果曹植出了城,曹丕沒出去。但曹操的這一安排,是對兄弟倆的綜合考察,既要察其才,更要察其德。曹植表面上贏了這場比賽,卻給曹操留下了曹丕仁厚、曹植殘忍的印象,實際上輸了。楊修知其一,不知其二,看得併不遠,他的這種小聰明幫了曹植的倒忙。
楊修的這種小聰明常常使他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楊修喜歡揣度曹操的心思,常常替曹植預先設想許多問題,並寫好答案。每當曹操有事詢問時,便把事先準備好的合適答案抄錄送上去,希圖給曹操“才思敏捷”的印象。然而一來二去,曹操便起了疑心,心想曹植再聰明,也不至於如此之快呀!派人一查,就查出了原因。從此便對曹植有了看法,對楊修則更是厭惡之極。
可惜楊修一點自知之明都沒有,常常要賣弄小聰明。他身為曹操主簿,卻又不肯老老實實坐在辦公室裡,老想溜出去玩。可是又怕曹操有問題要問,於是每當外出時,都要事先揣度曹操的心思,寫出答案,按次序寫好,並吩咐侍從,如果丞相有令傳出,就按這個次序一一作答。沒想到人算不如天算。一陣風吹來,紙張的次序全亂了。侍從按亂了的次序作答,自然文不對題。曹操勃然大怒,把楊修叫來盤問。楊修不敢隱瞞,只好老實交代。曹操見楊修這樣應付他,心中自然十分忌恨。
更糟糕的是,楊修還要在眾人面前賣弄這種小聰明。有一次,曹操去視察新建的相國府,看後不置可否,只讓人在門上寫了個“活”字。楊修便令人將門拆掉重建,說:“門”中“活”,就是“闊”,丞相是嫌門太大了。又一次,有人送給曹操一盒酥糖。曹操吃了一口,便在盒子上寫了個“合”字交給眾人。眾人不解,楊修卻接過來就吃,並說:不是“人一口”嗎?如果說這尚屬雕蟲小技,無傷大雅,那麼,他在軍中的表現就會讓曹操大起殺心。公元219年,曹操親率大軍,從長安出斜谷,進軍漢中,準備和劉備決戰一場。誰知劉備斂眾據險,死守不戰。曹操欲攻不得進,欲守無所據,戰守無策,進退兩難。有一天部下向他請示軍中口令,竟應答以“雞肋”。楊修聽了,立即收拾行裝。大家忙問何故,楊修說:雞肋這玩藝,食之無味,棄之可惜,主公是打算回家了。楊修的種種聰明之舉,引起了曹操的嫉恨,曹操最後以惑亂軍心的罪名,將楊修處死。
《紅樓夢》中的王熙鳳是一位聰明狡猾,陰險毒辣的人,曹雪芹在對她評價時說:“機關算盡太聰明,反算了卿卿性命”。這句話意思是說:鳳辣子自以為自己非常聰明,到處耍自己的聰明,其結果是害人害己,自己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在賈府中,王熙鳳精明強幹,深得賈母和王夫人的信任,成為賈府的實際大管家。她高踞在賈府幾百口人的管家寶座上,口才與威勢是她諂上欺下的武器,攫取權力與竊積財富是她的目的。她極盡權術機變、殘忍陰毒之能事,雖然賈瑞這種紈絝子弟死有餘辜,但“毒設相思局”也可見其報復的殘酷。“弄權鐵檻寺”為了三千兩銀子的賄賂,逼得張家的女兒和某守備之子雙雙自盡。尤二姐以及她腹中的胎兒也被王熙鳳以最狡詐、最狠毒的方法害死。她公然宣稱:“我從來不信什麼陰司地獄報應的,憑什麼事,我說行就行!”她對人的狠毒,在《紅樓夢》裡面有很多描寫,她素常懲治丫頭,說“墊著磁瓦子跪在太陽底下,茶飯不給”,“便是鐵打的,一日也管招了。”
當她發現為賈璉望風的小丫頭,喝命“拿繩子鞭子,把那眼睛沒有主子的小蹄子打爛了”,而且威嚇她要用燒紅的烙鐵烙嘴,要用刀子來割肉,而且當即就拔下那個簪子來戳小丫頭的嘴,還揚手一巴掌打得那個小丫頭立刻兩腮紫脹;在清虛觀的時候,一個小道士,無意中冒撞到王熙鳳身上,王熙鳳揚手一巴掌打得那個小道士站不住。這種地方,王熙鳳的出手之重、之狠、之快,是名副其實的“辣手”了,在賈府的主子裡面,像這樣親自出手的人並不多見。在下人像那些小丫頭小廝小道士的眼裡,真是嚇得心驚膽顫,這個時候王熙鳳確實像一個惡魔。
然而,這位性格複雜的“鳳辣子”,最終也擺脫不了她的悲劇命運。她的判詞是:“凡鳥偏從末世來,都知愛慕此生才。一從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金陵十二支曲”中的“聰明累”一曲,也暗寓了她的命運和結局:“機關算盡太聰明,反算了卿卿性命。生前心已碎,死後性空靈。家富人寧,終有個家亡人散各奔騰。枉費了,意懸懸半世心;好一似,盪悠悠三更夢。忽喇喇似大廈傾,昏慘慘似燈將盡。呀,一場歡喜忽悲辛。嘆人世,終難定!”
第一○六回的情節,令人感嘆。當時鳳姐病重,“平兒守著鳳姐哭泣,秋桐在耳房中抱怨鳳姐。賈璉走近旁邊,見鳳姐奄奄一息,就有多少怨言,一時也說不出來。平兒哭道:'如今事已如此,東西已去不能複來。奶奶這樣,還得再請個大夫調治調治才好。'賈璉啐道:'我的性命還不保,我還管他麼!'鳳姐聽見,睜眼一瞧,雖不言語,那眼淚流個不盡”。王熙鳳的病終究是沒有好,不久因血崩撒手人寰,死時才26歲。王熙鳳在賈府中用盡聰明,最後連自己的命也搭進去了。
在佛教中也有因耍小聰明被師父割掉手指的故事:金華山俱胝和尚得法於馬祖的法孫天龍禪師。俱胝和尚初出家時,一個人在草庵里修行。一天,一位法號實際的女尼來到庵里,繞著俱胝走了三圈,說:“你說得出一句符合禪機的話,我就摘下斗笠。”這樣一連問了三遍,俱胝竟是一句也應對不上來。他雖然感到其中有無限的禪機,偏偏一時把捉不住。女尼見狀告辭。俱胝說:“天色晚了,還是暫且在這兒住一宿吧。”女尼還是那個條件:“說得出我就在這裡歇宿。”俱胝仍無言以對。
女尼走後,俱胝大為感嘆:“我空有男人的身形,卻沒有大丈夫的氣概,連個女尼的問題都回答不出!”於是準備棄庵到各處遊方。就在他打算下山的時候,來了一位天龍和尚。天龍看見他神色不定,問是何故,俱胝把前些天的遭遇一五一十地說了。天龍聽罷,沒有說什麼,只是豎起了一根指頭。俱胝見狀,陡地大悟。天龍舉起一指的意思是萬法歸一,千差萬別歸於平等,所以在天龍豎起的一指上,包攝了氣象萬千的世界。此後,只要有人問俱胝佛法,他就微笑著豎起一指。
俱胝門下有一童子,經常在旁邊看師父舉一指示眾,每當師父不在時,別人有問,他也豎起一指。別人在俱胝面前誇讚說這童子也會佛法。俱胝聽了,袖裡暗暗藏了一把刀,問童子:“聽說你也會佛法?”
童子不無得意地應道:“是的,師父。”
俱胝接著問:“如何是佛法?”
童子豎起一指。俱胝突然抽刀削向那根指頭。童子痛得大叫一聲,往門外走去。只聽得俱胝和尚喚一聲:“童子!”
童子回首。俱胝追問:“如何是佛法?”
童子下意識地舉起指頭,一看卻不見了原先的那根手指,頓時豁然大悟。
在這則公案中,那個童子根本不明白什麼是佛法,當人向他詢問時,他故意耍小聰明,學著師父的樣子,伸出一個指頭做回答,使求法者認為他的禪法高深莫測。
俱胝和尚為了啟發他的悟性,便以刀削掉了他的指頭,最終啟示他開悟。
總之,一個人即使很聰明,也應當不露鋒芒,不在生活中故意顯示自己的聰明,而是低調做人,從來不向人誇耀自己,抬高自己。學會看慣生活中的不平現象,以包容的心態來對待。只有在生活中不耍小聰明,才能夠保全自己,不至受到別人傷害。如果你自作聰明,凡事都想顯露自己,結果往往會“聰明反被聰明誤”,最後只有自食其果,甚至還會因此丟掉身家性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