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南懷瑾大師講經——修煉篇 胡衛紅
學問修養一用就靈
南懷瑾說:孔子講到為政的道理,始終認為個人的修養非常重要,任何一種制度,到底還是人為的。領導人本身端正,就是一個良好政治的開端,用不著嚴厲的法令,社會風氣自然會隨著轉化而歸於端正。如果本身不正,僅以下達命令來要求別人,結果是沒有用的。
經典回放
選自《論語·顏淵第十二》、《論語·子路第十三》
【原文】子路問政。子曰:先之,勞之。請益。曰:無倦。
仲弓為季氏宰,問政。子曰:先有司,赦小過,舉賢才。曰:焉知賢才而舉之?曰:舉爾所知,爾所不知,人其舍諸!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譯文】子路問怎樣治理政事。孔子說:“以身作則,吃苦耐勞。”子路請他說得更詳細一點。孔子說:“不要倦怠。”
仲弓當了季氏家的總管,向孔子詢問治政之道。孔子說:“先明確職責,赦免小過,推舉賢才。”仲弓又問:“我想推舉人,怎么知道誰是賢才呢?”孔子說:“推舉你了解的賢才,至於你不了解的,只好留待別人去發現。”
孔子說:自身思想言行端正,不下命令,下屬也會執行;自己不過硬,下了命令部下也不服從。
大師釋疑
先之:即先做在別人前面,為人表率。
無倦:不邂怠。也有熱愛工作,培養工作興趣的意思。
請益:請求多講一點,即說得更詳細一點
先有司:好先確定每個人的職掌。
學儒一得:成功立業的五項准則
在本篇中,孔子講了幾個辦事要點:以身作則,明確職責,不揪小過,推舉賢才,不要倦怠。
孔子傳授的學問,都是實學,目的是為了用世。不像佛學,目的是為了避世。老子的學問介乎兩者之間,主要還是強調順其自然,不勉強用世或避世。
孔子的用世學問,有時講個人修養,有時講辦事方法。按我們一般的感覺,修養與方法是兩碼事,前者屬於品德或素質,後者屬於應用工具。但孔子的學問,講到最後,個人修養與辦事方法合於為一。這才是一以貫之的真功夫、真學問。就好比武俠小說中常講的人劍合一,乃高手境界。比如說“以身作則”,作為一種修養,就太做作了;作為一種方法,就太虛偽了。兩者合而為一,就成了一種自然而然的習慣,只見真誠坦然,不見虛偽做作。
孔子講述的學問,一般是粗言大概,並不像西學一樣注重細節。比如以身作則,或者明確職責,具體怎樣去做呢?他沒有說。這正是孔子的高妙之處。他給我們指出了方向,至於我們坐汽車、坐火車,或者乘私家車、騎自行車,那都是我們自己的事。我們當然應該根據各自的條件進行選擇。這一來,他的學問對我們每個人都有用。如果他規定一定要坐小車,我卻只有一輛破自行車,怎么辦?他的學問對我一點用都沒有了。西方的許多先進理念、先進方法看起來很好,各方面都說得很具體,卻在中國遭遇“水土不服”問題,主要是條件不適造成的。美國人工作一個月就買得起小車,他當然要按坐小車的思路做學問;咱們大多數中國人還是騎自行車上班,怎么能跟小車族比?所以,做什么學問,一旦具體化,生命力就不長了,像孔子這樣,總結出規律性的東西,指明大方向,讓各人自擇其用,就可百世不衰。
雖然孔子沒有指明具體用法,我們在用的過程中還不至於太迷惑。為什么呢?只要大方向不錯,無論坐小車、騎自行車,都不過是快與慢的問題,或者成就大小的問題。總比走在一條錯誤的道路上一無所獲要強得多。
孔子所說以身作則、明確職責、不揪小過,這都是已經公認的正確方法,就連一個小學三年級的班長都能講出一番大道理。但是,“知易行難”,知道應該這樣做不等於真的會這樣做。誰不知道“勤能補拙“的道理?但勤奮的人卻是少數;誰不知道”一分耕耘,一分收獲”的道理,投機取巧的人卻不在少數。這是順從惰性的緣故。一個人不能克服惰性,上帝的真理都不會對他發揮作用,何況只是孔聖人的道理?
“推舉賢才”和“不要倦怠”這兩條,人們一般是從道德修養的角度來理解:“推舉賢才”不是要從大局著想、從團隊利益出發嗎?但是我推舉賢才等於是為自己培養競爭對手,我為什么要犧牲自己利益遷就團隊利益呢? “不要倦怠”不是要忠誠敬業、不偷懶嗎?但是老板只發我那么一點小錢,我為什么要老老實實為他們賣命呢?
這樣理解“推舉賢才”和“不要倦怠”,雖然也不錯,但並不全面。推舉賢才其實也是在為自己培植勢力、創造機會。一個真正有大才的人遲早能升上去,幹脆推他一把,多少有點功勞。打個比方,成為曹操的盟友不是比成為他的敵人更好嗎?成為曹操的恩人不是比成為他的仇人更好嗎?成為曹操的功臣不是比成為他的對頭更好嗎?成為曹操的墊腳石不是比成為他的絆腳石更好嗎?
許多人不明白這個道理,最後遭遇悲慘。古時有個叫東閭子的人,曾經富貴過,後來卻當了乞丐。有人問他:“你為什么會落到這步田地?”東閭子答道:“這件事我想了很久才明白:我做過六、七年宰相,從未舉薦過一個人;我曾經擁有過幾千萬財富,卻沒有使一個人富足。我今天落到這步田地,真是活該啊!”
“不要倦怠”,還有熱愛的工作的意思。只有真心熱愛這項工作,你才會興致勃勃而不會倦怠,你才會全身心投入而不斤斤計較利害得失。這樣當然更容易創造優良業績,最終在名利方面大有斬獲。
有人會問:我並不熱愛這份工作,該怎么辦呢?
既然您不熱愛這份工作,還幹什么呢?趕緊找機會跳槽吧!
文選出處:七葉佛教書舍 http://www.book853.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