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光菜根譚4(助印版) 星雲法師著
勵志自思篇∼2
節儉者,節約儉省之謂也。我們要做到節儉金錢、節儉物品、節儉時間、節儉語言、節儉福德等,如此,才不會浪費生命。(091)
時間是道德的公正人,「平生莫作皺眉事,世上應無切齒人」,人格尊卑,久而自見。(092)
做事,無怨無悔是上等之人,有怨無悔是中等之人,有怨有悔是下等之人。縱使不能做上等人,至少要做個中等之人。(093)
生活如波浪,有波谷,也有波峰,在高峰的時候,且慢高歌;在波谷的時候,也不必落淚,一浪翻一浪,一波過一波,便是彼岸。(094)
會運用時間的人,他的時間是心靈的時間,因為能夠縱心自由,達古通今,所以他的生命展現了泱泱宇宙的全體大用。反之,不會運用時間的人,他的時間只是鐘表刻度的時間,由於受到鐘表指針的支配,一小時不會多,一分鐘不會少,因此他的生命渾渾噩噩而渺小有限。(095)
人生唯有少執著,多放下;對名利不執著,對權位不執著,對人我是非能放下,對情愛欲念能放下,才能享受隨緣隨喜的解脫生活。(096)
一個人在挫折、磨難、灰心、困惑之時,如果能保有一顆慈悲的心,將來一定會有辦法,因此,我們什麼都可以失去,但不能失去慈悲。(097)
人生追求的是圓滿自在,只知前進不懂後退的人生,其世界只有一半。在軍事學裡,有時打勝戰並不表示勝利,吃敗戰也並不表示失敗。懂得「以退為進」的哲理,可以將我們提升到更寬廣的境界。(098)
人之所以堅強偉大,在於戰勝自己,而不是戰勝他人。所謂「擒山中之賊易,除心中之賊難」,假使我們屈服在自己的缺點之下,做不了自己的主人,那才是一個最可悲的人。(099)
在讚美、鼓勵、信任中成長的小孩,比較健康樂觀。傷害孩子自尊的言語舉止,是造成孩子沒有自信、對人懷疑、自暴自棄的因素。因此,尊重孩子,了解其性向,給予正確的觀念,是為父母師長的責任。(100)
父母教育子女的要訣,除了用「心」之外,更要觀「機」,了解所處的環境、人、時、地等因素的差異,及建立社會共識、觀念,如此,才能對子女因「才」施教。(101)
肩負大眾傳播工作者,當以社會需要為前提,把真善美的理念散播在人間;筆下有德,就是修行。(102)
自命不凡,往好處說是尊嚴人格,往壞處說是誇耀自己;尊嚴是德之寶,誇耀是德之賊。(103)
做人要平凡而不平凡。平凡者,在日常生活中應該平易近人,虛懷若谷;不平凡者,對生死禍福,義利成敗要看得清楚,要有所為,有所不為。(104)
在該發怒的時候,能夠不發怒;在惡劣的環境中,仍能保持自己應有的風格,立場,這才是大學問、大修養。(105)
世界上儘管有「一半」健全的人,「一半」不健全的人,但他們都有獨特的優點與短處。世間的事也是如此,無法盡善盡美,所以我們不必求全,只要看破放下,發揮所長,就能隨喜自在,展現大用。(106)
一個人是否能安住身心,得看他是否有「難遭難遇」的體會;凡事能有得之不易的感恩心,就能夠安住。(107)
失去與擁有,包容與喜捨,其實是一體的兩面,唯有將兩面結合起來,才是真正的提起了全部。(108)
忙,是人生的意義,也是發心、進步、法喜、身心安住的一種表現,進而做到人忙不忙,從積極參與中奉獻身心,圓滿生命。(109)
殘缺是生命的本質,殘缺是人生的現象,也是世間的實相,我們應該了解殘缺,欣賞殘缺,進而運用殘缺,轉化殘缺,最後我們會發現「殘缺就是美」。(110)
一種米養百樣人,每個人都有不同的觀念想法,不可能盡如人意,但也因為如此,才展現出多彩多姿的生命歷程。(111)
太執著、太追求的人生固然辛苦,太放棄、太空無的人生也未免過於晦澀,最好是能將二者調和,人生才能平衡。(112)
引擎利用後退的力量,引發更大的動能;空氣經過壓縮,更具爆破的威力。所謂「退一步想,海闊天空。」正可點破人類迷妄執著的盲點。(113)
雖說後面「一半」的世界寬廣無涯,但是只要我們抱得崇高的理想,精進不懈,前面「一半」的世界即使是困難重重,也具有非凡的意義。(114)
播種者植種於地,雖然不一定自己收成,但有朝一日看到濃蔭傘蓋,大眾蒙福,也會覺得欣忍無比。(115)
水,質性柔軟,以高就低,遇物則轉,所以能流出獨特的曲線。人,何妨效水,以隨緣轉境的功夫,優遊於天地之間。(116)
一個人除了身體的壽命以外,還有語言的壽命,信仰的壽命,功德的壽命、事業的壽命、共生的壽命等,一個人的功業並非靠年歲成就,壽命長短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否有功於人間?(117)
觀察一個人,不能以一時為準,不但看人,還要看事、看行、看心,才能認識清楚。(118)
知感恩者,必定是富有的人;沒有感恩心,只圖謀他人利益的,是貧窮的弱者。(119)
人生的意義在於能動,因為「動」,人才有思想,才有感情,才有活力;懶惰不動,即不懂生命的意義。(120)
文字的力量和影響,超越時空的變遷。透過文字的傳播,源遠流長了數千年的佛法,解救了無數悲苦的生命,成就了無數開悟的人生。(121)
污泥可以生長蓮花,沙田可以出產黃金;外境的好壞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是否能成為一粒有用的種子。(122)
讀新書如晤良友,讀舊書如遇故人。人在獨處時,不管是良友也好,故人也罷,都是不可少的伴侶。(123)
大慈悲的供養是能包容、能提攜;大智慧的供養是善教導、善剖析;大勇敢的供養是敢負責、敢擔當。能如此就是智仁勇俱全的善知識了。(124)
一般人認為「地」有好地理、壞地理之分。事實上,事有事理、情有情理、人有人理、道有道理、天有天理、地有地理、心有心理。無論什麼地方,只要自己歡喜、自覺滿足、安然自在,則天涯海角都是「好地理」。(125)
王安石說:「貧者因書而富,富者因書而貴。」培根也說:「研究歷史使人聰明,研究詩文使人急智,研究數學使人精巧,研究自然哲學使人深遠,研究道德使人勇敢,研究理則與修辭使人知足。」因此,要做一個「完」人,永遠不能離開書。(126)
不重視歷史的人,不會有歷史觀;一個人若沒有歷史,就等於沒有生命。(127)
會讀書的人,要能如蠶吐絲,如牛擠奶,不時把讀書心得、意見,或自己的創作發表在報章雜誌上,才不失讀書的真義,否則「只進不出」,光堅守死書是沒有用的。(128)
忍耐並不是膽怯,而是在面對生死存亡、榮辱毀譽時,還能從心裡發出無比的勇氣,來堅守自己的理想。(129)
人生除了金錢以外還有別的東西,要將自己看得比金錢高、比金錢富,才不會被財欲所役。(130)
學習的目的,應在知識上能幫助人,在品德上能感化人,在實用上能嘉惠人,在社會歷史上能傳之不朽,才是有價值的學習。(131)
生存的意義是自由,但不是妨礙別人的自由,能尊重別人自由,甚至保護別人的自由,才是真正的自由。(132)
我們在白天繁忙應對時,很多事情都無動於衷,但是到了晚上,就很容易在腦海裡反芻,故行一件好事心中泰然,行一件歹事內心抱愧,此即是「心牢」之困擾。(133)
俗云:「使黑人脫去黑色皮膚的最好方法,是先給白種人一顆白色的心。」每一個人都是一本書,如果懂得讀它,則每個人都能以其特色,點綴我們多彩多姿的生活。(134)
法的生命是理,理的完整便是法;具備自由、民主,且能帶給全民幸福、快樂的法律,才是真正法的生命。(135)
一個人的成長,不能只靠師長的耳提面命。古來多少偉大人物,英雄豪傑,雖然出身寒微,但是憑著高超的志節,淬勵奮發,終有所成,可見自我教育,自動自發,自我健全是非常重要的。(136)
愛憎心是一種分別、一種執著,也是苦惱的根源;能泯滅愛憎之心,自然無分別、無執著,當然就沒有苦惱了。(137)
生活中遇到挫折、不公平時,要冷靜思考另外的管道;當事成享受光榮之時,切忌得意忘形,須記取不順遂時的教訓。(138)
「獨處」的意義是要內觀,看無相的世界,聽無聲的聲音。人與人相處不可忽略掌聲,但對自己則要無聲。(139)
在學習過程中,所遭遇的災難、挫折,不見得不好,有時早臨的逆境也是一種福報。只是要在困難中得到教訓,並用來激勵自己,如此才是挫折的代價。(140)
眼睛很小,可以看遍世界;鼻孔很小,卻嗅著虛空的氣息,每一個小小細胞,都助長了生命的生存。因此,莫以善小而不為,莫以惡小而為心,任何一「小」步,都是人間前途的一大步;「小」,蘊藏著不可忽視的力量。(141)
老子云:「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光十色、塵世喧囂使我們如聾若盲,失去自己的方向。我們要安身立命,就必須洞察「無相之相」,傾聽「無聲之聲」,訴說「無言之言」;如此,也就能無證之證了!(142)
人在獨居或退隱時,最能體會讀書的樂趣;談話時,最能表現出讀書的文雅;判斷和處理事物時,最能發揮由讀書而獲得的能力。(143)
想做作家的人,不但要讀有字的書,也要讀無字的書。所謂無字的書,就是要親近大自然,並多多吸收人生經驗。(144)
任何好品種的花朵,都必須經過修剪布局,才能擺在客廳裡讓人欣賞。如果只會孤芳自賞或自命清高,不肯接受別人的雕琢,是擺不進人前的。(145)
成功的教育是要讓學生能接受。不接受,等於用水澆花,不澆在根部而澆在石頭上,是無法受用的。(146)
自尊心可以讓人產生榮譽,自省可以讓人改過進步,慚愧心可以讓人成聖成賢。故今日的教學,應以培養學生擁有自尊及反省、慚愧的心為首。(147)
所謂「寧靜致遠」,唯有在寧靜中,不亂看、不亂聽、不亂說,我們才能找回自己,增長智慧,見人所未見,聽人所未聽,說人所未說。(148)
人生在世,難免有順境逆境。順境時要淡,逆境時要忍,只要忍得過,再怎麼不順遂的事都會過去。而且,過去的失敗,正是未來言行的借鏡,是推動我們成功的力量。只要能記取過去的教訓,改進現在,與人結緣,就會有無限的未來。(149)
宇宙山河、天地日月、花草樹木,都有生命。大自然有同體共生的生命,你愛護它,它就有生命;你破壞它,它就會失去生命的用途。(150)
時間有春、夏、秋、冬,世界有成、住、壞、空,心念有生、住、異、滅,人生有生、老、病、死。人生是環狀的,不是直線的。人有來生才有希望,「有希望」就是悟者的世界。(151)
一個國家,有了國防建設,國家才能富強安定;有了文教建設,社會才能和諧有禮;有了經濟建設,民生才能富足安樂;有了交通建設,地方才能繁榮發展。人,也要「自我建設」,人生的道路才會更加寬廣,生命的意義才能更加開展。(152)
人情如水,如果只蓄不流,就是死水;如果能彼此互動,相互往來,就是活水。金錢如水,金錢不用,就是死水;能以智慧活用,就是活水。人性如水,水往低處流,人往高處走;能有「逆水行舟」的奮發精神,逆生死之流,即是活水。人心如水,水會流,心會動;當我們把心活躍起來,就是活水。(153)
在這個世界上,不可能有十全十美的人,因此不能要求一個人必須「十全」;「殘缺」更能體會娑婆世界的真味。(154)
說話的目的,是要溝通彼此的思想、看法,說話也可以估量一個人的人格、個性和知識。因此,先思而後發言,可以減少說話的過失。(155)
一個人如果能時時仰無愧於天,俯無怍於人,則此人的道德梵行就幾近於圓滿了。反之,一個無慚無愧、恬不知恥的人,往往因為道德良知被貪心物欲所淹沒,被瞋恨嫉妒所蒙蔽,因此無惡不作,自然就失去人格;沒有人格的人,如樹木無皮,無皮之樹,怎能開花結果?(156)
一粒種子,可以生長千萬的果實;一泓細流,可以長養無限的生命。春夏秋冬,都是在孕育生命;慈悲喜捨,都是在成長生命。生命的意義,不是奔走鑽營;生命的目的,不是一宿三餐。人的一生,無上的尊嚴;人的一命,無價的寶貴。(157)
有「人」的地方,就有「事」,所以稱「人事」,人可以輸掉一切,但不值得因人事而輸掉自我的法身慧命。(158)
一個人有機會接受正規的學校教育當然很好,如果沒有,「大塊假我以文章」,宇宙人生,哪樣事物不能學習?社會上,每天發生的善惡因果業報,都是我們的教科書;古來聖賢苦學奮鬥有成的故事,都是砥礪我們向上的名人傳記;每日報章雜誌報導的新聞資訊,都是我們取法的經驗閱歷。只要有心,無處不是我們學習的環境。因此,社會就是我們的學校,學與不學,端視有心無心耳!(159)
人在世間,應該負起化導社會的責任。具有道德的人,往往能以身教影響大眾,所謂「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必偃。」以「德」服人,人皆能心悅誠服。所以,我們希望在社會上成功立業,最重要的,應該有道德的修養,過道德的生活。(160)
世間上的一切並非一成不變,任何事物都是變化無常的,重要的是如何在變化的世界、變化的人生,變化的感情中,持有一顆永恆的真心。(161)
有智慧的人,懂得尋找生命的根源,懂得提起「生從何處來,死往何處去」的疑情。有智慧的人,凡事往大處著眼,並能識大體,不會為了私利而和人計較,自然能夠受人尊敬。(162)
人有理智,人能分辨是非善惡,然而在利字當頭,如果不能用道德戰勝貪婪私欲,則與禽獸何異?反之,若以「眾生皆有佛性」而言,禽獸何嘗沒有慈心?是故人獸之間,其實就在於是否能守護慈悲真心?(163)
智慧是人生的導航。所謂智慧,「智」者從「知」,汲取知識是智慧的開始。然而知識是用學的,智慧是用悟的;能「日進新知」,並將知識活用於生活,融入於生命,才是真智慧。(164)
世間最可怕的是無明;去除無明,開顯心中的智慧,才是斷苦之本。有智慧的人,對於任何事物都有正確的認識與了解,而不致於走入邪途。(165)
不要怕自己無用,無用的人,正可以用一顆虛懷若谷的心,納受各種因緣。(166)
人生就是一連串的學習,所謂「活到老學到老」;學習最要緊的是能受教,能受教才會不斷的進步。(167)
人的生活離不開美感,能從生活中感受、領略美的事物,才能享有藝術的人生。沒有藝術的人常是脂粉庸俗,有藝術的人則顯得氣質高雅。(168)
旅遊可以增長見聞、廣結善緣、充實知識、學習禮儀等,是開展生命價值的管道之一。因此,旅遊時應該抱著尋師訪道的心情,才不會空費草鞋錢。(169)
一個人的缺點,若沒有人點破,永遠不會進步。而短處不改,長處就會被埋沒。(170)
偷書的人,即使有智慧,品德卻是有缺陷的;買書的人,即使沒有智慧,但也會擁有福報。(171)
動,是人生的意義;動,是生命的活力。因為有動,才有思想、才有感情、才能向前、才能活躍、才能學習,才能參加他人的行列;能與大眾同行,自然能得到大眾的資助。(172)
「我思,故我在」,思想是促進人類文明的動力。人因為有思想,故能開發智慧,所以佛教講「以聞思修而入三摩地」,儒家也主張「學而時習之,學而不思罔,思而不學則殆」。(173)
一個人有沒有作為,端看你敢不敢。擁有大慈悲、大智慧,也要「敢」;敢說、敢問、敢想、敢寫、敢學習、敢疑惑、敢擔當、敢提起疑情。只要意之所在,要敢,因為有「敢」,才能快速成長。(174)
思想是現實之因,現實是思想之果;有因才有果。思想到了極致,就是開悟。思想能靈活運用,能思惟會意,做事才能靈巧,做人才能通達。(175)
經濟,不只是金錢,如果擴大財富的內容,諸如我們的智慧、健康、道德、思想、觀念、禮貌,甚至我們的平安、技能、明理、善緣、信仰、滿足、慚愧、勤勞、節儉、計畫、開源、節流、教育等,在在都是有形與無形的經濟。(176)
將一切視為是「當然的」,並不是畏事退縮,而是先認同這個世間,了解整個環境以後,從直下承擔、自我改造做起;只要能堅此百忍,力爭上游,必定可以超越平凡,得其所哉。(177)
一個有好性格的人,是難忍能忍,難行能難,且什麼都「能」;能大能小、能上能下、能苦能樂、能早能晚、能前能後、能餓能飽、能冷能熱、能榮能辱;凡事無所不能。(178)
情緒是一時的,慧命是一生的。不要讓「一生」的慧命,輸在「一時」的情緒上。(179)
修持道上,不怕妄想起,只怕覺照遲;時時看住「心」,刻刻守著「心」,日子久了,自然就有力量去轉境。(180)
文選出處:七葉佛教書舍 http://www.book853.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