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喜功德(1996) -- 星雲日記43 星雲法師著
隨喜功德 1996/10/16∼1996/10/31
■十月 十六日 星期三
「佛光山各別分院住持主管會議」今起一連三天,於如來殿大會堂召開。雖是會議,但實質上仍以師徒時間為主,和徒眾們提及––
最近社會上,佛教真是多事之秋,中臺山、清涼山、慈明寺、宋七力、妙天等事件接二連三,佛教徒若不凝聚力量,以求得共識,則不易面對這多事的環境,大家應該要有關心時事、關心社會問題的認知。
上午,討論的主題是「佛光山有什麼優點?」佛光山的優點很多,如––
1.升等制度︰升遷,難免就會有上下、緩急、先後,雖非十分公平,但也是一種制度。其實也非制度不公平,而是人心不公平。凡是有人我之爭、比較、計較、自 私者,自然就會有不公平。何況升遷條件,非爭取來的,而是經由評鑑,評鑑的內容除了有學業、道業、事業外,人緣、發心、修持、能力、工作成績、品性、忠 貞、待人接物等各方面,也都考量在內,非僅有年資一項而已。
通常在佛門一出家,就被尊稱為「法師」,而出家二、三十年或五、六十年的長者,也一樣稱「法師」,這對有所作為的僧眾是不公平的。羅漢修持有四果之別,菩 薩修行也有五十一個階位的高低,故在評鑑的升等制度中等級有所差別就是平等。叢林四十八單的升等序級制度,值得僧團來發揚。
2.人事調動︰出家僧眾到處行腳弘法,所以稱之為「雲水僧」,所以人是流動的,故職務一定要調動,否則就成一灘死水了。「調職」的另一個好處,也是在找尋自我所長,來多方面學習。
佛光山是每一個人的,當然所有單位也是大家的,不要計較要調這裡、要調那裡,為護持常住制度,一切都要歡喜接受,一些常會出軌者,大都是不遵守制度的人。 一個人若老是輕易拒絕一些因緣、機會,久而久之自然就會失去一切;反之不輕易排斥,而隨順一些因緣,則會擁有更多的學習機會。
3.徒眾福利︰一入佛門獻身佛教,就要有「將色身交給常住,性命付予龍天」的觀念,當然傳燈會就要負起建全徒眾的福利制度。對在學徒眾,並設有「清讀獎學 金」、「勤勞獎道金」等,給予方便使其安心讀書。其他尚有旅行、留學、參學、醫療、度假、養老、往生奉祀、恩及父母者多項。
4.財務制度︰佛光山對金錢管理的方法是,有權者不管錢,有錢者沒有權,「錢」、「權」要分開。且私人不儲蓄,尤其不與信徒有金錢往來,但並不表示不擁 有,「儲蓄」是一種慢慢的積存,久而久之就會養成貪心,故不宜提倡。出家修行還是以清淡樸素為要,金錢不儲蓄、不借貸、不往來,金錢太多了易埋葬一個人的 道業。世俗以擁有為富,出家則以清貧為貴。
任何制度要健全,其過程必定要經過多次修改,才能符合大眾需要,「制度」是從「戒律」中引申綜合而成的,服從制度,就像是持戒,意義是一樣的。
■十月 十七日 星期四
八時,繼續昨天的「住持主管會議」,綜合徒眾們在生活及修持心得的體驗,勉大家––
.「發心」是一種擔當、負責,心如田、心如礦,藏有很多的寶藏,要將此潛能開發出來,讓自己成為有用的人,一個人若做事都不發心,將來如何成就事業?要將「發心」列為自己一生中最重要的修持課題。
.修行者的眼睛,不是要看人、看物,而是要看自己的心,不要讓心隨外境妄想妄動。就算要看,也是有正見的正當看,會「看」的人是看好不看壞,看正不看邪,看是不看非,且要懂得去看真善美。
.有健康的身體,卻懈怠不做事,怎會不生病?「精神力」是要靠發心而來的,「忙」是一種勤奮,從早起開始,忙就沒有時間生病,忙就沒有空閒去亂想,忙就不會談是非。因「忙」就是營養、「忙」就是富貴,而懈怠是一種罪過,「忙」,讓我們人生充滿無限生機。
.人依聰明才智可以分為聖賢愚劣幾個層次,同樣的,信眾也依根性不同,對信仰的追求也不會一樣。有的信眾到寺院來是為了要念佛、有的是要來禪坐、有的是要 來當義工、有的是要來會客、有的是要來喝茶、有的是要來禮佛、有的是要來講話、有的是要來吃齋、有的是要來發心、有的是要來共修、有的是要來參加法會。所 以不可以把信眾的需要全歸為一類,要應大家的需求,給予滿足。
.化緣要化心,且要讓做功德者能心甘情願。讓信眾在不自苦、不自惱的情況下布施,並能給予信心、希望、歡喜、心安、鼓舞,當然還有佛法,是每一位弘法者都要做到的。
.人難免會有情緒,如果不懂得管理駕馭,全憑自己的喜歡不喜歡、要不要、願不願意在做事,這種以情緒來工作的態度,自然不為共事的人所接受,尤其是身為主管者,如果不懂得管理自己的情緒,如何管理屬下?
.在團體中,每一個人都要有憂患意識,共體時艱,不要只有個人喜好,要以團體需要為優先。每一分子若有個人想法、有分別、有是非、有人我者,就不易團結,彼此要相互尊重、包容,有問題時肯與大家檢討,才是好共事者。
.承擔一份工作要從頭到圓滿,不可半途而廢轉移他人,因在工作中,也是一種學習,要能了知一切前後流程,才懂得對事情的分析及對錯失的改進。
.同樣規矩用在不一樣的人身上,其效果是不可能很好的,因性向不同,對同樣事件的反應,不可能有相同的結果,所以「應機說法」是管理學上不可少的原則。
.徒眾對自我衣著、飲食、日常用品、來往工具等要節制,不浪費;能自己處理的事情,不輕易指使他人或勞煩別人,福報就是在這些點滴中修來的。
.佛光山的事業單位,全都是為方便信眾、服務大家為前提,所以是非佛不為,與佛教無關者不從事,以弘揚佛法為前提。
■十月 十八日 星期五
早在一九八九年時,現任美國副總統高爾先生,就曾訪問過佛光山,因此因緣,今年四月底,高爾在洛杉磯時,也順道到西來寺訪問。原本是單純的一場歡迎會和餐 會,最近卻變成美國兩黨在總統選舉時的「籌款會」,真是始料未及。國內以及海外不少報社、電視、雜誌等媒體記者,都針對此事來訪問我,部分內容如下––
我對這一件事非常意外,感覺此舉止,不但是對私人的傷害,也是對宗教、種族的傷害,顯現出美國不尊重宗教及種族的融和,因此事件與西來寺無關,也說不上是政治捐款。就是有捐款,也是純合法的,在當地的美國居民也不可以嗎?
我是有錢還是沒有錢?不用說,我這一生著書、講演、出版,總會有一些錢,但有多少,我不知道,因不曾統計過,就算有,也是全部給常住付諸於公。我是個宗教 徒,佛教成就我,今日我也一樣將全部奉獻給十方大眾。美國人希望宗教人士沒有錢嗎?美國是很富有的國家,為什麼不希望宗教人士有錢。其實在我的弟子中,比 我有錢的人很多。因為他們還未出家前,在俗家時都曾在社會工作,且多少也會儲蓄,有的人其俗家父母也會支援;再者在家信徒中,比我有錢的,更是比比皆是, 只是其私人財富,我們從不過問。
美國新聞界一再「調查」我們是否有錢,我覺得不可思議。在佛光山派下的徒眾其擁有多少金錢,常住是尊重不過問的。高爾到西來寺純是朋友拜訪、吃飯,談不上 捐款,那一天談話的內容,皆是佛法,沒有提到錢。高爾對佛教的「合掌」(將長長短短、大大小小的手指結合一起的圓融無礙。)很欣賞,認為很合乎美國融和的 精神,當時在場者還有不少基督教、天主教的朋友。
高爾到西來寺,自然會請他用餐。佛光山開山至今三十年來,每天都有人到道場來用餐,少者千人,多者萬人,都不曾要用錢,因佛門和信徒、朋友、客人的情誼,非一般的世俗買賣。
高爾是我們的朋友,見面是一種結緣性的聚餐,別人是否有捐款我不知道,總之,西來寺是沒有。有很多信徒雖住在美國,但是來來往往於世界各地做生意,有一些信函就以西來寺住址來轉,純是通信方便的服務,其捐款應屬合法性。
我對美國很尊敬,到處宣揚美國的可愛和精神,美國「美」的地方,可能美國人也不知道,但我從旁看得出來,人不可能十全十美,皆有負面的地方,但在我心中皆 可以美化,進而諒解。希望美國人能發揚華盛頓、林肯的胸量。現在美國正逢競選期間,我對哪一個人能當選並不介意。有一次在電視上,看到一個畫面頗為欣賞, 即落選的當事者,非常有風度的向當選的人握手道賀;還有美國人的誠實也很合乎佛教的不妄語。希望美國一些美好的傳統,不要因為選舉而給醜化了。
關於「政治捐款」,只是東西方文化思想的不同,只要從思想上去了解,就不是問題,因為對捐款的當事者是一種結緣的性質,而非為政治關係,不在於關心誰會當 選,而是遇到了抱著隨喜的心理而已,不要將原本歡喜高興的事,變成煩惱。美國的選舉是不打擊對方、不罵人,這是很好的風度,在競爭場合中,站在尊重與包容 的立場,應該要多發揚這種精神。
■十月 十九日 星期六
上午八時,於大雄寶殿,主持此次三壇大戒的「初壇請戒」。
下午三時,前往高雄普賢寺,為二千多名信眾主持「三皈五戒」典禮。
為前來發心皈依及求受戒法的信眾們開示道––
非常恭喜大家來參加三皈五戒受持戒法,世間上萬般的財富與價值都不及皈依三寶的利益與功德,而受持五戒的利益對國家社會的功德則更大,不受五戒並不表示可 以犯戒,不受戒一樣要受持戒律。犯戒時,只要有懺悔心,即可以減輕罪過,如同一把鹽,放在杯中稀釋,其鹹味自然減低。人間的富貴長壽只要守戒就可以得到, 不用太刻意去追求。
而家庭和樂最好的方法莫過於夫妻一起都來受五戒,則各自都可以放心彼此的行為,自然可以過美滿的生活。希望大家都能來推動佛教的五戒,則社會必定能更具光明面。
晚七時,和普賢寺青年會的青年們座談。
青年是時代的主幹,任何團體的興衰,「青年」都占最大的因素。在佛門裡男眾講究智慧,女眾講究慈悲,所以在佛光山男眾的大覺寺供奉的是代表智慧的文殊菩薩,女眾的大悲殿供奉的是代表慈悲的觀世音菩薩。
青年會的成員,最理想的年齡是在四十歲以下(四十歲以上者,則要轉入佛光會去發揮),以保持青年的形象。
勉勵青年們參加青年會,仍要精進,以取得檀講師的資格為目標,故青年們到道場來要––
1.有計畫的推動文教活動,如籌辦才藝班、兒童班、繪畫班、舞蹈班、書法班、花藝班、合唱團等等,充實信眾們的生活內涵及生活情趣。對本身而言也是一種修福慧的法門。
2.不忘進修研習佛法,不同於一般信徒只是禮佛拜佛而已。青年人有力、老年人有錢,如何將「錢」與「力」集合起來是很重要的,而一般人出錢容易,出力難。 所以有很多事不可只光看在金錢上,要看是否有佛法?青年們是道場的活動力來源,不自我充實健全,如何帶領信眾。
3.社會由於沒有宗教教育,故使一般民眾不懂得什麼是正確的信仰而亂信。所以佛教青年平時就要培養佛教慈悲、忍耐、道德的觀念,進而要專精研究或專題探 討,如中道緣起法、佛性、阿賴耶識等。除此之外,更要深入經典研究,如《維摩經》、《大乘起信論》、《法華經》、《大智度論》、《金剛經》、《妙慧童女 經》等,及高僧傳、佛教史……來認識佛教的全貌。
4.現代佛教的事業很多,如辦雜誌、辦大學、舉辦國際學術會議、出版社、福利、慈濟等,不僅廣泛且多元化,大家可以依自己性向選擇相應的活動參與,也讓佛教在集體創作下,多彩多姿的在各層面發揮。
5.青年如何樹立自我形象?不外在時間、歷史中肯定自己。在工作上要求得主管的信賴,並具有忠心、能力、人緣、包容、不執著等胸懷,而為大家接受認同是很重要的。
而青年們如何散播「力」來帶動其周遭的人事?不外要做一個隨喜的人,能隨喜即是菩薩,因隨喜的功德,如香可以遍滿堂室,如炬可以普照十方,如種可以一以收百,如月可以映現千江水月。
■十月 二十日 星期日
一大早,為求受三壇大戒的戒子們,主持「初壇正授」。
十時,於如來殿大會堂主持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的理監事聯席會議。
早期在公家機關服務者,其人事資料的宗教信仰欄內,都少有人填「佛教」,可見當時社會輿論界對佛教的印象如何。正道不昌,正當言論不能弘揚,皆因大眾對宗 教的認識都處於正邪之間,期望佛光會的會員們,都能成為當今社會宗教的一道清流,在從事社區文教工作時,不忘時時將正信的宗教理念,傳播給接觸到的每一個 人。
今日議程內容有︰成立佛光童子軍團、在印度傳授三壇大戒、佛光會會員會費可以隨喜、凡佛光山皈依弟子皆是佛光會的預備會員等提案。為鼓勵佛光會員們,人人 都能取得檀講師資格,在慧解上能有多一些參考書目,我代表佛光出版社將為慶祝佛光山三十周年紀念,而出版的一套《中國佛教經典寶藏》(計一百三十二冊), 特價優惠給佛光會會員。
晚七時三十分前往屏東講堂,為八百多名發心皈依的信眾們主持「皈依三寶典禮」。
皈依典禮圓滿後,和屏東講堂青年會的青年們座談。「佛教」,也有人稱為慈悲的佛教、道德的佛教、清淨的佛教、圓融的佛教、真理的佛教、正信的佛教,但我覺得最好的名稱是「青年的佛教」。
佛教是屬於青年的,佛陀成道時才三十一歲,追隨佛陀的弟子中如阿難、羅睺羅等也大都是童貞出家,妙慧童女八歲成佛、善財童子五十三參、僧肇大師三十一歲著 《肇論》、玄奘大師二十六歲赴印求法,近代如呂碧城十九歲就擔任《大公報》主筆,並著有《真理之光》;楊秀鶴多少次的環島佈教;蘇曼殊、熊十力、歐陽竟無 等等,都是佛門青年們的楷模。馬來西亞佛教青年會已有三十年的歷史,這都很值得我們學習。
青年的「力」很了不起,但光有力是不夠的,還要有佛法,勉大家要自組讀書會,來研究經論,充實佛學,因有佛法才有辦法,有佛法才能參與弘法工作。
座談時,就大家所提出的問題,簡答如下––
.人生是一半一半的世界,憂喜一半、得失一半、聚散一半、佛魔一半、善惡一半、長短一半、是非一半,想要求得圓滿是不可能的,所以我們要努力將好的一半、善的一半去影響壞的一半、惡的一半,才是積極的做法。
.明白事理如同開悟,明白即是我懂、我了解、我知道。世間上最可怕的是愚癡不明理,所以凡事不要自滿,不要自以為是,能「明白心地」就可以解脫。
.如何折服我慢心?方法很多,可以用禮拜來折服,一個人如果對信仰對教主都能很謙虛的恭敬禮拜,從禮拜中,人格自然就會提升,何況佛法是在恭敬中求,所以說,從禮拜中可以折服我慢﹗
從屏東講堂回佛光山時,我把信眾供養的一萬六千元,提供給屏東講堂的青年會,作為青年會的弘法基金。
■十月 二十一日 星期一
晚,和叢林學院的學生們進行「師徒時間」––
基本上我對學生的關心,不如說是對大家的不放心,不放心大家的不成熟,每位年齡至少都有二、三十歲了,但是在知見上,卻是那麼不懂事,這都是因為大家不認 識自己所致,「認識自己」指的不是了解自己身高有多少、讀了多少書、修了些什麼法門、對什麼喜歡不喜歡,是因為大家不了解自己,所以叫人不放心。
我們人從出生至今,都只知道向外求,要吃、要住、要穿、要玩、要朋友、要錢、要一切物質方面的享受。只是這些外在的東西,皆非自己的,何況還是有限的。人 需要的是向內追求,自己起煩惱時,知道為什麼嗎?知道自己從何處來嗎?知道為什麼對人不喜歡嗎?知道為什麼和人共事就會有紛爭嗎?知道為什麼不能安下心來 讀書嗎?
「不知道」就叫做「無明」,故我們一定要去無明而明白,時下一般人所犯的最大毛病是不明白自己,但卻很熱心的想知道別人的祕密。人若不自知不知道自己,就不會做人、不會處事、更不懂得要發心。
在座大家懂得在茫茫人海中,抓到一葉扁舟(佛法),上佛光山來就讀佛學院學佛,很了不起,只是不知道大家是否珍惜這難遭難遇的因緣?
學佛要懂得,只要聽到好話、受用的話,都要想成是在為我講的,且在學習的過程中要事事關心,有關心才是自己的,若凡事不關心、不注意、不歡喜、不接受、不用心,且聞善言又不著意,那不就是貧窮不富貴了嗎?
「如何認識自己?」要時時不忘為自己打分數––
信仰幾分 惜緣幾分
道念幾分 威儀幾分
美德幾分 智慧幾分
勤勞幾分 自愛幾分
發心幾分 感恩幾分
慈悲心幾分 懺悔心幾分
責任心幾分 恆長心幾分
寬恕心幾分 體貼心幾分
包容心幾分 精進心幾分 要很理智的自省,為自己打分數,否則不會進步。
人不要往外在的世界去找人生,要從內心去找人生;不要在榮華富貴裡、掌聲中、讚美上去找人生,要從內心裡來找人生。學佛重在自我要求,若能認識自己,自會流露真心,世間上就沒有什麼事做不成的。
「我」的問題,只有靠自己去解決,大丈夫立志不在一時,要禁得起考驗,找到自己很重要。
我箴
一切愛憎,皆由我障。
我障若空,光明無量。
逐境心生,隨情動念。
心境兩忘,物我無辨。
物無妍醜,由我是非。
我心不起,彼物何為。
動靜等觀,貴賤一視。
凡聖齊平,名不思議。
■十月 二十二日 星期二
最近社會上最熱門的話題,不外是一波波的宗教事件,上午接受TVBS電視記者訪問––
.如何區分宗教的正邪
在信仰之前,要先問清楚此宗教是否有歷史可考、有否真實性、教義是否勸人為善、是否可以給人心靈上的提升及道德上的重視,若事先沒有這一方面的了解,差之毫里,謬之千里,就容易走入邪信了。
.對信徒在寺院捐款的看法
信眾們的捐款,是一種對信仰的奉獻,由神職人員代表接受,此是一種淨財、公財、共財,將藉著我們的手轉給十方,有的人則放進自己口袋內,那是不合乎因果的。
佛光山對財務管理的方式是「權」、「錢」分開的,其功德善款都應用到信眾們的需要上,如︰雲水醫院、養老、育幼、慈善,並辦有四個大學、十六個佛學院、九 個美術館、雜誌社、出版社、佛光書局等,在龐大的開銷下,日日難過日日過,對這些佛教事業,佛光山完全是以弘法為出發點,且一絲一毫皆點滴歸公。
佛光山對徒眾私人財產(如俗家父母的贈予)並不過問,但是不准借貸、不准私蓄,所以對徒眾福利才有所保障,不必擔心物質上的缺乏,而能安心的弘法度眾。
.關於「納骨塔」的問題
「塔」,本來就是佛教的,為佛涅槃後,舍利子的供奉處,所以塔是神聖的宗教建築物,後來傳到中國,應習俗的演變,也把佛的舍利塔再通俗化,一般的靈骨也可以放在塔裡面,所以稱為「納骨塔」。
由於現在人口增加,土地難求,許多不法商人,以商業的行為來建納骨塔,有的還如公寓在預售,有些人甚至還買了很多,以便將來奇貨可居時漲價出售;有些商人另外用別的名稱如「蓮花座」,並說可以消災,很多不求甚解的民眾,就這樣的上當了。
真正寺院裡的納骨塔,跟商業場中的納骨塔是不一樣的。納骨塔是寺院建築的一部分,如同大雄寶殿、功德堂、地藏殿或客堂,塔寺是寺院的設備之一,是一項慈善 事業,應信眾的需要而服務。因很多信徒不願意祖先的靈骨,葬在土裡,除了又貴又花錢外,實在是一地難求,所以政府、乃至天主教、基督教等都提倡火葬,除乾 淨外,比較經濟,所以納骨塔就慢慢風行起來。
佛教裡納骨塔所收的款項不是買賣,叫「奉祀費」,就是靈骨進塔奉安後,不是一次就了了,還要每天在靈骨前早晚上香換水、供花、供果、春祭、秋祭,平常還要有專人照顧,也就是說,進塔是一次,可是照顧是終身永世的,故這不是用金錢買一個靈骨位就能算數的。
多少出家眾,其一生的青春生命,都是為這許多靈骨在奉獻,其慈悲更見偉大,所以我們對塔寺的靈骨,和一般生意場中的靈骨,應該要區分,不可混為一談。
晚七時,和求受三壇大戒的戒子們開示。
在戒場的生活是很美好的,可以不必耳聞目睹世間的是非,自然就會感受到清淨安然。雖然在戒期中雖免會有一些事務上的課程,這也是對身體上的一種調適,這段戒期中的日子,在出家生活中是很好的回憶,大家要好好修持,不要讓它空白。
受戒,是自己的,所以持戒要發道心。不僅要受持戒法,其精神意義更不可忽略。
■十月 二十三日 星期三
晚,和叢林學院一百多位教師們,於如來殿會議室座談,彼此交換各自的教學經驗和心得,站在教育者立場,我要每一位老師自省––
1.對教育工作能勝任嗎?
2.對學生,真的有如父母或老師在教育他們、影響他們嗎?
3.對教育工作能具有愛心和發心嗎?
4.對結業學生有盡到輔導其進修的責任嗎?
5.自己的道心、道念,可以做學生的模範嗎?
6.在信仰和對佛法體驗上,有資格當老師嗎?
7.對常住有盡到做弟子責任,培養人才嗎?
8.在講臺上授課時,有慚愧心嗎?覺得自己不足嗎?
9.平常有「常住第一、自己第二」的觀念嗎?
10.是否有檢討過,若老師不健全,學生如何健全?
11.平時不知進修、進步,就能成為老師嗎?
12.自覺在學業上、事業上、道業上,都能成為學生的楷模嗎?
座談中,希望老師們能很誠懇的將自我毛病檢討出來,並加以改進。
三十年前,早在壽山寺辦東方佛教學院時代,就有老師的評鑑制度,學期前,對老師們的行事曆、教材、進度、計畫等等都有審核。現在的老師怎可放逸懈怠,而不盡責?希望大家都能自律––
1.專任老師,每學期至少要有一篇一萬字論文。
2.每學期前要將「教學進度表」、「編印教材」送交教務處。
3.「成立教學委員會」評鑑教學成果。
一個人的成功,因素很多,如︰勤勞、尊重、反省、自我改進、聞過則喜、精進用功。老師不僅要教學生,更要教自己,在教學相長下,才能帶動學生。反之,不求進步,苟且懈怠,自然會被學生給淘汰。
■十月 二十四日 星期四
今和正在參加三壇大戒的戒子們座談,佛光山是提倡人間佛教的,而「什麼是人間佛教?」「什麼不是人間佛教?」––
.「人間佛教」不是佛光山自創,而是佛陀本來就是人間性,佛的一生皆是在人間,其四十九年的教化,完全是針對家庭、社會、國家等各種問題,而佛陀原本就是 人間佛教的實踐者,走進社會,融入大眾跟大家在一起。所以說人間佛教是一種菩薩道,將生活融入佛法,當下就是淨土。
.先將人做好,人間佛教才能完成,佛光會員四句偈「慈悲喜捨遍法界,惜福結緣利人夭,禪淨戒行平等忍,慚愧感恩大願心。」說明了唯有行菩薩道,才能成佛道。
.以人為本、以家為基點、平等性、普遍性如觀世音菩薩大慈大悲無選擇的救度眾生,將佛法落實在生活中,就是人間佛教。
.要「活動」才是人間,不活動就死了。所以要忙碌、發心、生活、工作,且在衣食住行間,二六時中去修行。而「一個」人是無法修行的,必須與人接觸後,才有修行,而活動則是接觸群眾最方便的方法。
.要「活」必須要「動」,世間上沒有不活動的東西,何況活動也是一種修行,如朝山、園遊會、當義工、社區聯誼等。因在活動中,可以聽到佛法的開示,而從中自我修持。
.什麼是「人間佛教」?除了死以外,哪一個地方沒有人間佛教?––
出坡作務、著書立說、利益群生、創辦大學、興建道場、素齋談禪、講經說法、掃街環保、參與活動、藝文活動、淨化人心、教育文化、改善風氣、施診醫療、少欲 知足、養老育幼、循規蹈距、共修傳戒、明辨是非、佛學講座、通情達理、朝山活動、念佛共修、培養人才、平和禪定、佛學會考、梵唄演唱、增上精進、軍中弘 法、下鄉佈教、監獄佈教、靈巧智慧、生活持戒、緣起的群我關係、因果的循環真理、業力的人為善惡、滅道的現世成就、空性的包容世界、自我的圓滿真如。這些 都是「人間佛教」,除此範圍外都不是人間佛教,人只要生活在世間上,都離不開人間佛教。
■十月 二十五日 星期五
佛光山宗務委員會與國際佛光會為慶祝佛光山開山三十周年,於今天起一連四天,在本山舉辦第一屆「世界佛教傑出婦女會議」,除臺灣各地佛光會推薦出來的婦女 代表外,尚有來自美國的洛杉磯、聖地牙哥、內華達、紐約、丹佛、北卡;加拿大的溫哥華、多倫多;澳洲的雪梨、布里斯本;南美的巴西、葡萄牙、西班牙;瑞 典、挪威、英國、法國、南非、印度、紐西蘭、泰國、菲律賓、大阪、東京、馬來西亞、香港、斯里蘭卡、新加坡、香港、韓國等三十多個國家地區,四百多位傑出 婦女前來參加,平均年齡四十五歲,皆是社會上各行各業的精英。
下午報到後,晚上七時三十分,舉行歡迎茶會。
女眾的智慧、細心、能力並不亞於男眾,尤其是耐力和忍辱。自古以來,佛門所有功德、建樹,大都是女性發心的,如––
1.婦女的布施護法︰由於婦女們的布施淨財,一棟棟莊嚴巍峨的殿宇寺院興建起來了;由於婦女們的護持道場,一次次殊勝圓滿的法會活動舉辦成功了。如果沒有 婦女的發心樂施,臺灣的佛教哪有今日興盛的情況?我們能夠安心在寺院道場拜佛學法,應該感謝身為幕後功臣的佛教婦女為我們所做的種種功德。
2.婦女的奉侍服務︰走到寺廟,經常可以看到許多婦女在那裡服務工作,她們或者到廚房揀菜、典座、行堂、端茶,或者在佛堂抹桌、掃地、擦窗、抬物。在家裡 她們是女主人、少奶奶,僱有管家、工人來侍奉,但是到了寺廟,她們繫上圍裙,競相服務,不怕油膩、骯髒、勞累,在服務奉獻中,她們長養了菩提,增益了福 慧,也使佛教活動了起來,昌隆了起來。
3.婦人的度人信佛︰婦女普遍有良好的口才,比較肯主動招呼他人,不僅自己信仰了佛教,並且積極的接引初機者入信,為佛教接引了許多新的有緣人。譬如今天 在座的各位,我相信有許多是由佛教的女居士們接引而來參加講座的吧﹗婦女這種播種引渡的熱忱,使佛教增加了許多信徒,也使許多大眾親近了佛法,使許多個人 改變了人生,社會得到了淨化。
4.婦女的社會福祉︰婦女富悲愍心,看到社會有不幸的事件,多能解囊襄助,出錢出力,救災救難,為人間增添溫馨,給社會帶來福祉。譬如有些婦女利用閒暇, 組隊到育幼院為院童洗滌衣服,洗手作羹湯;到養老院為老人清掃環境,作護理醫療等等,發揮佛教慈悲濟世的精神。幾年來接受有功社會慈善公益事業表揚的佛教 婦女日益增多,充分顯示婦女在福利社會的偉大工作中,其地位是越來越重要了。
早在四十年前,我到臺灣時,就非常注重女性地位的提升,像《佛光大辭典》、《佛光大藏經》,都是佛光山女眾比丘尼所編纂,更顯示女眾在文化工作上一樣會有貢獻。
在家庭中如何提升婦女地位,如何發揮高等信仰的力量,都是此次會議要討論的,其他尚有一些主題,像––
1.如何培養女性的特質
2.女性在家庭與工作間如何平衡
3.婆媳的相處問題
4.夫妻生活相處方式
5.如何協助兒女成長
6.對生命的價值的認知
7.如何提升女性涵養
8.如何拓展婦女適性的生活領域
■十月 二十六日 星期六
上午九時,於如來殿主持第一屆「世界佛教傑出婦女會議」開幕典禮。
西方人對女性比較尊重,稱女性為「天使」、「聖女」、「和平天使」等;東方人稱女性是「老虎」、「獅子吼」、「禍水」、「蛇蠍美人」,並說「唯女人與小人難養也」。
我一生都在努力弘揚女性在家庭、社會勞苦功高的成就。世界上有偉大的男人也同樣有偉大的女性,是並駕齊驅的。人們常常形容女性如花,但有的女性也一樣可以如青青翠竹、蒼松古柏或神木。
欣賞女性,大都是注重外在,也就是說以美色為第一,但事實上內在的美麗,才是真正的美。經典中的《玉耶女經》是一部倡導女德的經典。而在所有女性中,最有 表現又是家喻戶曉的不外是觀世音菩薩,其慈悲、道德是大眾們學習的榜樣。女人不一定要做人生的附屬品,尤其是佛教的婦女,更要發揮自己的特長,與男眾同等 的來發展自己。
觀世音菩薩是很了不起的,其度眾方式是「應以國王身得度,即現國王身而為說法;應以童男童女身得度者,即皆現之……」;其度眾有一特色,即「遊」諸國土。此「遊」字是不辛苦、不執著、不在意,所以女眾就要學觀世音菩薩的女人法。
一個家庭歡喜、快樂的氣氛要靠夫妻彼此共同來創造,過去婦女是以美貌、甜言蜜語來博取先生的心,現在則要用智慧、善解人意,用愛來贏取愛,因有愛的「因」才會有愛的「果」。
以前我在西來寺為信眾們開示時,偶爾母親也會在旁邊聽。有一次,她老人家對我開示的內容表示意見,說︰「你常常要信徒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但我覺得,人要『無我相』,但一定要『有人相』,如果一個人眼中無人相,那不成了目中無人,貢高我慢嗎?」
世間確實是可以無我相,但不能無人相,而身為家庭婦女者,必須要有「丈夫相」,即是夫妻二人,要相互體諒、信任、了解。
人生存在天地間,是不可能單獨生存的,都需要靠士農工商的服務,才能生存。也就是說,人在生活中不可以少這些因緣,故群我相處時,要時時不忘留一點空間餘 地,見面時要寒喧三句話、相逢要點頭微笑、做事要你大我小、你對我錯,情緒脾氣來時要慢半拍,凡事就可以不罣礙。
女眾的缺點就是口舌太快,故難免就會有爭執,有一句話說「口邊就是緣」,多讚美別人、多說別人好話,是最好的結緣方式。
世間上做人有做人的藝術、做事有做事的藝術、說話有說話的藝術、處眾有處眾的藝術。人在心情不好時,聽到一句歡喜的話、讚美的話、恭維的話,就可以使心情開朗,可惜的是這種不費力氣的說好話,卻少有人去說,實在很值得去推行。
話好,自然心就好,心好自然散播出來的都是好話、做出來的都是好事。反之,講一大堆不好聽的話,自然其心態就是牛糞心,從小在家庭中,教育子女隨時隨地說好話的習慣,是很重要的。
身為現代婦女,臉上要時常保持笑容、說話要常說柔軟語、眼睛看人要如觀世音菩薩的「慈眼視眾生」、耳朵要會善聽,聽的都是一些好事、好話,當然更要存有一 顆善良的心,才能表現出婦女的特質,如果說慈悲的女人是寶石,那麼有佛法的女眾就是寶庫。希望此次來山參加傑出婦女會議的每一位婦女們,在登此淨域時,不 要空手而回。
■十月 二十七日 星期日
上午,於檀信樓和「世界傑出婦女會議」與會者,綜合討論––
人是經濟的產物,一生下來就要喝奶、玩具、衣、食,樣樣都離不開金錢,但一個人要「擁有」多少錢才理想?依個人需要不同而有差別––
一、通常社會一般人
1.三十歲到四十歲,約擁有三十萬到五十萬。
2.五十歲左右,約一百萬。
3.六十歲以上者,要有二百萬到三百萬。
為什麼年紀大的人,反而要那麼多?世俗上,父母養育兒女,都希望將來防老,但事實上,現在一般家庭,年老的父母大都是由子女輪流在奉養,所以年紀大時,身邊有點錢,比較有保障,不必看別人的臉色。
二、一般在家婦女
1.二十歲到三十歲,要擁有三百萬,心裡就比較踏實,年輕時就不會為了「一棟房子」或「一輛車子」而匆匆的嫁人,將三百萬存入銀行,靠每月利息生活,也就不見得一定要去嫁人。
2.四十歲到五十歲,至少要擁有一棟房子,比較有安全感,不必看人家的臉色。
3.六十歲到七十歲,擁有一百萬就好,年紀太大的人,身邊錢多不安全,要提防有人會謀財害命。
三、出家人要擁有多少錢才如法?
1.二十歲到三十歲,是受教育階段,重在要道不要錢,最好沒有錢,若有頂多只可擁有十萬。
2.三十歲到四十歲,見聞日增,可以參學、買書、遊歷等,此時可以擁有三十萬。
3.六十歲到七十歲,在修持上、弘法利生中,都已具道行,到處受人尊敬,身邊不見得要錢。
有福報者擁有金錢,有智慧者會用金錢。
婦女們在年輕時,將青春美貌、愛心、時間都奉獻給了丈夫、孩子,到了四、五十歲時青春已去,丈夫的愛不 如往昔,兒女也都長大各自獨立。所以婦女到了四十歲左右,就會感到前途很茫然,不知今後要靠什麼?
故,中年後的婦女,要開創自己的第二階段人生,不再靠青春、美貌、愛情來生活,也就是說要用智慧來拓展自己的生活領域。如何規畫?以四十歲計算,要用十年 的時間來研究佛學,不是僅知道拜拜求福而已。在慧解上深入,且立志取得檀講師資格,從五十歲到七十歲的二十年間,用佛法來與大眾結緣,屆時散布在世界各地 的學生、朋友,將來都可以成為照顧我們的好因好緣。
社會上的女性依其性向,可分為三等––
上等婦女以社會為家︰如佛陀時代,參與社會弘法的勝鬘夫人、從事社會教化的玉耶女、英國首相佘契爾夫人、科學家居禮夫人、民國初年《大公報》總編輯呂碧 城、世界佛教徒友誼會副主席畢俊輝、一生護持佛教的孫張清揚女士、佈道家宋能爾女士等等,都是非常典型的社會婦女。
中等婦女以事業為家︰信仰也是一種事業;如何樹立自己的形象,也是一種事業;把自己安住在慈悲、忍耐、結緣、發心、學習、滿足、大眾中,也是一種家的擴大。
第三等婦女以人為家︰有些婦女的一生不是靠丈夫就是靠子女,再不就是靠兄弟姊妹。其實靠人是最不安全的,因人有生、老、病、死,有來來去去,有情緒,不可能都很如願,所以婦女在生活中,不宜靠人過日子,要以大眾為家、為主、為中心。
女眾們除了要以社會、事業為家外,更要自主、自立、自強﹗婦女們在疼愛子女的心情下,往往都會將積蓄全部給子女,但這種方法並不是上策,因年紀大了,若身 邊沒有錢,有些兒女是不會孝順的。所以金錢對老人而言,也是一種保障。年齡越長者,更要有是非觀念、有辨別性、要做一棵不凋的老松。因每一個人都有佛性, 都屬全能性,能大能小、能上能下、能前能後、能快能慢、能飽能餓,性能好者,凡事無所不能,自然可以發揮自己的潛能。
身為女人,而且是生存在中國社會裡,最大缺點是「女眾只是附屬品」。沒有被尊重的空間,希望在座每一個人,都要發揮自己的智慧,不斷自修,發掘自我內在的寶藏,自主、自立、自強的邁向檀講師的目標。
晚七時,主持此次會議的閉幕典禮。
世間沒有不散的筵席,如同甲、乙兩人,從東西相向而來,在交點接觸後,就各自往東、往西繼續走去,再歡喜再美好的集會,還是要分開的。所以在聚會的剎那要 珍惜,將來有因緣時能夠再相聚。人生能多一份美好因緣,就會多一項歷史。在會議圓滿的此刻,給大家的臨別贈言是希望大家––
1.做一個救苦救難的觀世音菩薩︰有一位信徒到寺院,看到觀世音菩薩就問法師︰「我們每天手持念珠,念觀世音菩薩聖號,觀世音菩薩手上也拿著念珠,念誰呢?」
法師︰「也是念觀世音菩薩。」
信徒︰「為什麼觀世音菩薩要念自己?」
法師︰「求人不如求己。」
所以,只要凡事自己敢承擔,觀世音菩薩不是別人,就是自己。
2.做一個善說法要的妙慧童女︰在《大寶積經》中提及八歲童女登壇宣說大乘佛法,連身為長老的文殊菩薩也都向她頂禮,有佛法者在處處尊,在人人貴。有佛法者就有辦法。
3.做一個改過遷善的玉耶女︰玉耶女是出生在大富長者家中的千金,嫁給須達長者的第七個兒子為妻,在所有的妯娌中,只有她最不尊重公婆,且常常忤逆不孝, 須達長者只好請佛陀到家中普照,希望能感化玉耶女。佛陀對玉耶女開示道︰「花中最艷麗的是牡丹,鳥類最漂亮的是鳳凰;女人最美麗的是一顆善良的心、最醜陋 的不外是貢高我慢。」故教導玉耶女,身為女人在家中要兼負夫婦、妹婦、臣婦、母婦、婢婦等多種角色,並能勇於改過遷善,才是最美麗的婦女。
4.做一個轉女成男的女中丈夫︰在《法華經》中,八歲龍女因年紀小,大家都不看在眼裡,所以她就在大眾面前,顯現三十二大丈夫相。由此可見,女性非是弱小 的、自卑的,或永遠處在一種弱勢的地位,就是修道的能力也並不比別人差,所謂「有志者事竟成」,要自尊、自立、自強、自重才重要。
期望此次來此參加會議的每一個人,能將在佛光山得到的正信、歡喜、人緣、佛法、智慧、平安帶回去。且時時不忘––
把佛法放在家庭中
把佛光會放在生活中
把佛光山放在心中
把佛光大學放在口中
最後,主辦單位在大雄寶殿前,點燈祈福,圓滿此次會議。
■十月 二十八日 星期一
此次回國參加國際傑出婦女會議的海外婦女們,主辦單位特別安排她們參訪佛光山的各別分院。我也隨緣的陪同大家前往,今天將參訪普賢寺、臺南講堂、新營講堂、南華管理學院、臺北道場等。
在參訪南華管理學院時,龔校長說道︰「很歡迎各位來自全世界的傑出婦女們,對大家的來訪,感到非常高興。談起建校其中有不少艱辛,也有很多的喜悅,教育部高教司就很讚歎佛光大學,在今年三月分開始著手申請,才半年時間就開學了,實在是一項奇蹟。
這裡的每一磚、一瓦、一樹、一牆,都有我們的親手參與,尤其是佛光會會員們,每天都有人來此當義工,多時二、三百人,少時也有二、三十人,填土、植樹、環保、維護等。所以佛光山的信眾對佛光大學南華管理學院,都很有感情。」
佛光大學的特色有––
1.是一所精緻的大學︰一般學校的師生比例是︰1:20,佛光大學則是三個老師帶一個學生,在此授課的教授,都能認識每一位學生,並能針對學生特性、需要 給予輔導;又,圖書館是整個學校的靈魂,通常一般新創學校,圖書只有二萬冊,而佛光大學的圖書,目前已有二十五萬冊,預計明年可達到六十萬冊。
2.佛光大學與IBM公司建校合作,有最好的網路課程訓練,是青年學子最佳學習環境,在人才培訓上,可以扮演非常積極的角色。
3.是全國唯一不收學雜費的學校,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培養人才是時代的責任,日後佛光大學的學生,能將所學貢獻給社會,也是信眾們支持佛光大學的一種回饋。
佛光大學的成員,上至校長、各系主任、職員等,完全是為了理念在建校,完全是為了辦好一所大學才聚集在一起,一個人只要有心有願,佛法是不會辜負我們的, 佛光大學百萬人興學委員會參加的功德主名單(建校委員)長達八十公尺,其中除了佛教徒以外,天主教徒、基督教徒的朋友也有很多人參加,來自社會各階層人士 的支持,都是在表現大眾有心要將高等教育辦好,佛光大學有這個使命,也有這個願心,絕不會辜負大眾的期望。
今日在參訪途中,不少婦女們也都表示了她們參加此次會議的心得,如––
法國容文寶︰「因此次的會議,深刻的了解佛光會的精神與佛光山的理念,且在會議座談中,受益良多,日後知道如何將佛法落實在生活中。」
臺中孫娟娟︰「希望藉由這樣的活動,讓佛教婦女走出來,為正信的佛教做見證,讓社會大眾知道佛教是活潑而充滿朝氣的,是與現實生活密不可分的,有了佛法,生活中是充滿智慧與喜悅。願這樣的會議,今後能經常舉辦。」
布里斯本姜文︰「雖然是天主教徒,以佛光之友身分參加此次會議,對佛教人間化的菩薩道精神深表讚歎,也更堅定日後在澳洲要為留學生盡力的心願。」
她並寫了一張紙條給我,內容為––
「我對大師三分鐘的捉影
在潛移默化中,使人們學習生活的真義。 在博愛歡喜中,使信徒了解生命的價值。 在溫馨體諒中,他––走向社會大眾。 在百忙奔波中,他––創造世界大同。 他是中國人的精神支柱,他是世界人的明亮燈塔。
讓我們向他致敬––
也讓他的學生和信徒們,永遠生活在百忙歡喜中。
澳洲姜文」
■十月 二十九日 星期二
自從宋七力案、妙天禪師案被揭發以來,每天都可以看到各類媒體對此類事件的大幅報導、民意代表源源不斷的新證據發表會。在《中國時報》的「時論廣場」有一篇許淑芬小姐的「揭發宗教亂象,媒體飆得不亦樂乎」,值得社會人士深思,全文如下––
這一星期來的報紙和電視挾其傳播的優勢和檢調單位的適時配合,企圖告訴我們,媒體可以替天行道,他們在幫助我們剷除怪力亂神的邪教。在這種一面倒的集體興奮中,什麼東西被忽略了?媒體為何要忽略這些面相?此篇文章只想粗略點出一些值得我們再去深思的問題。
一、關於偽造假神蹟以斂財︰如果信徒的供養、奉獻和假造的神蹟並無直接的因果關係,也就是說信徒的捐獻並不全然是因為有被媒體或國家機關所認定的假造神 蹟,誰能在此刻就斷定這是斂財?以目前媒體的處理態度來看,我們可以反思生活周遭的例子,在同樣的邏輯下,這些事例是不是也是詐欺斂財?
競選時候選人以其華麗的言辭和剴切的承諾以換取選票和金錢支助,民眾投以熱烈的政治和金錢資源,選後如果當選人沒有依其諾言而行,是不是也是一種詐欺斂財?
武俠小說虛擬一個武俠世界,並且大量印製銷售以追求利潤這算不算詐欺以斂財?
再者如某電視媒體據報載曾經假造多起新聞,如安排考生聯考遲到,請求警方支援,再拍攝這事件以做成新聞;又如報載電視媒體假造跟香港現場連線,結果被拆穿 是隔壁攝影棚的連線。這些假造的事件其目的無非是為了刺激觀眾以提高收視率,有高的收視率以收取較高的廣告費。以現今媒體評判宋七力事件的同樣邏輯下,這 些事情算不算詐欺以斂財?
二、關於追究組織的資金流向︰臺灣目前沒有政黨法,國民黨、新黨、民進黨都是人民團體,從來沒有任何媒體或檢調單位要公開追究這些人民團體的資金流向。同為人民團體的一些信仰團體卻在此刻被輿論、政治人物和檢調單位追著打,要求追查其資金流向。
三、關於展現神力的問題︰人們可不可能要求佛祖展現其神力?若其不能,我們便可判定其頭頂有光圈的圖像也是假造的?人們可不可能要求一一驗證聖經裡的故 事,若其不能以科學方法驗證,或不能被大多數人的生活經驗所感知,那麼聖經也是偽造的?臺灣的民間習俗有請師公超渡亡魂的儀式,我們可曾要求師公要展現天 堂和地獄的所在?並且展現她或他對此儀式操作的具體可看性?
由最近的一連串事件中,我們看到媒體、民意代表、檢調單位對個人隱私權的漠視,更不用說對信仰自由的基本尊重。目前社會瀰漫著目的正確論,罔顧基本人權, 甚至以最粗暴不仁手段破壞程序正義。從掃黑到掃黃,掃宗教的黑道,誰來定義什麼是黑黃灰白?是誰說宗教一定要行善?人民是不是可以組一個電動玩具宗教組 織?一個愛狗愛貓的宗教組織?我們看到在整個過程中,信仰自由被遠遠地拋棄。
如上所述,我們是不是也應質疑媒體,為什麼在這件事情上窮追猛打?而對其他類似的可能是更大的惡,卻視若無睹?為什麼以這種手法來告訴我們這些事?媒體要 告訴我們的是什麼?在媒體和檢調單位的聯手下,我們不禁要問,人民的想像和創作空間在哪裡?臺灣包容一些異質性的空間在哪裡?誰在界定什麼是正統宗教,什 麼是邪教?
■十月 三十日 星期三
晚七時,前往臺北國際會議中心,參加由內政部主辦的「淨化人心講座」,為三千多名信眾主講「般若與人生」。
前來聞法的貴賓有執政黨祕書長吳伯雄、副祕書長鍾榮吉、內政部長林豐正、民政司長鍾福山等多人。
林部長在致辭中說道︰「內政部為了落實淨化人心,匡正社會風氣,培養人民正信的宗教情懷,和許多宗教界的領袖一直在呼籲,希望我們的宗教能跟生活結合在一 起,這些可以說跟星雲大師的志業不謀而合,相信透過大師對生活佛教所做的詮釋,一定可以讓我們每個人都擁有一顆慈悲的心、敬業的心,忍耐的心,知足的心, 感恩的心,來促使我們的社會更祥和,民眾更安樂,國家更富足。」
吳伯雄祕書長也致辭道︰「最近社會上最大的話題,就是有人藉宗教之名,倡導怪力亂神的迷信,甚至做犯罪詐騙的事實。在整個社會輿論對宗教開始存著很大疑慮 的時候,更可以深刻感受到,大師所領導的正信宗教、生活宗教、家庭宗教,才合乎我們的需要,唯有此才能達到淨化人心、和諧社會的目的。
我個人追隨大師多年,常常聽他一席話,勝讀十年書,尤其是一些苦思不能解決的事,大師的一句話,可以讓我們豁然開悟。舉一個例子︰前年我準備競選省長,正在進退兩難時,大師說︰『我看你好辛苦,自己畫一個圈圈在裡面罰站,為什麼不跳出來?你會覺得海闊天空。』
事隔兩年,我確實是覺得海闊天空。又,去年先父往生,我們全家大小都非常悲傷,大師為我們主持家祭時,講了一段話︰『你們不要難過,你們父親現在是移民到 另外一個國家去,那個世界有很多親朋好友,他們正在快樂的相聚,有一天,你們也會到那個地方跟他重逢。』這一席話,使我們全家寬慰不少。
經常追隨大師的人,都有相同的感受,就是在開示中提醒我們,在人生過程中,越得意時,越要謙虛感恩,越失意不得志時,越要堅忍。
內政部邀請大師來此做淨化人心講座,願佛法能淨化社會大眾的心靈,讓大家感到更平安,社會的愛心更充沛,讓我們共同來努力。」
般若與人生,般若在佛教就是智慧、光明的意思,在目前的社會裡,若沒有智慧般若來處理人生,就會產生很多問題;「般若」在佛門又比喻為光明,有了光明凡事就能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目前社會上一些問題,如︰
.宋七力先生會不會放光
宋七力會不會放光不是重要問題,甚致佛陀放光也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每一個人,自己內心都有佛性、都有般若,都可以放出般若的光明,現代的人因為失去自信,就往外面追求,希望每一個人聽完般若的講座後,都能放出內心的光明。
.關於神通的問題
其實在我們日常生活中,處處都有神通,肚子餓了,吃一碗飯就飽了,這不是很神奇嗎?天冷了,加一件衣服就暖和了,這也很神奇。神奇靈異的事情,在日常生活 中隨時都有,只是我們和它太接近了,反而感覺不出其玄妙。其實有神通並不能帶給我們利益,反而會有痛苦,如︰沒有天眼通、天耳通,有人在講我們的壞話,耳 不聽,心不煩;遠處有什麼事情發生,我不會罣礙。反之,有了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知道有人不喜歡我或得知自己不久就要死亡,此刻就開始不自在了,所以 在我們生活中,沒有神通對我們比較好。而在佛門擁有神通者必須具有大智慧、大般若、大自在、大禪定、大戒行。
.本尊與分身的問題
其實每一個人都有本尊及分身,不是某一個特定人物才有,像會議應該本人出席,但若派一個代表去參加,而此「代表」就是我的分身;父母生了子女,「子女」就 是父母的分身;老師教授學生,學生承襲老師的學術思想,「學生」就是老師的分身。所以大家都有分身,不必奇怪別人有分身。
.關於靈異的傳說
如舍利子在宗教內是很奇妙的事,靈骨即是舍利子,而靈骨塔是供奉舍利子所在,在佛門是很尊貴的地方,受信眾們所景仰膜拜,絕非像一般商人或世俗中之邪道,將之用於詐財斂財。
凡事沒有分別就沒有法,沒有法就沒有倫理、沒有次序,自然就產生亂象,故宗教內的「法師」、「禪師」、「牧師」、「神父」,一定要有專業資格限制,才不致 為人所利用,基本上所謂妙天、宋七力事件與佛教根本沒有關係。資格的限制就如開車的人要有駕駛執照;教書者要有師範資格;醫生要醫學院畢業者;做法師、任 住持的至少也要佛學院畢業。若沒有資格限制,則人人都可以成為法師、禪師,就像沒有駕駛執照就去開車,怎不危險?
所以,對宗教的層次,若沒有一個資格規範,則人人都可以成為宗教專家,報紙上的「據說」、「某人說」……無名無姓的發表意見,媒體也不求證,個人式的謠 言,往往比黑道更恐怖,尤其是媒體的判決,根本就不讓人有申訴的機會。一般法院的判決,就是有期徒刑,也還會讓人上訴,且也只有少數人知道,其傷害較少; 可是一經媒體判決,則舉世皆知,也沒有辦法上訴,這種傷害比法院判決更可怕。對於目前的社會現象,真是––
「政府無法,媒體無德,佛教無辜,信徒無奈。」
如果媒體有德的話,可以救臺灣;每一個人口中有德,可以救自己。社會上每一個人、每一個團體,都應該自我規範、自立自主,人人有責任感,我們的社會才會更可愛。
今天的講題「般若與人生」,我分四點來為大家介紹,即––
一、般若與非般若
二、什麼是般若
三、般若有何用
四、般若的人生
人在生活中,如何過般若的生活?也就是說我們的六根怎樣來表現般若?不外是「眼」要慈眼視眾生、「耳」要聞法、「手」要隨手之勞行好事、「口」要傳播佛 法、多讚美別人、說別人的好話;舉止動靜不忘「行如風、坐如鐘、立如松、臥如弓」,並時時「心」存善念,寧可無錢、無財、無人緣,但絕不失去一顆慈悲心。 有了般若的根身,就會過般若的人生,即懂得過六度的生活––
布施波羅蜜︰要修布施法門,不忘廣結善緣。
忍辱波羅蜜︰對逆境有力量去面對化解。
持戒波羅蜜︰生活要有規律不懈怠。
精進波羅蜜︰過勤奮的人生,把自己忙起來。
禪定波羅蜜︰保持平和心境,早晚恆持至少五分鐘靜坐。
般若波羅蜜︰如果以上幾點都可以做到,就能擁有一個般若波羅蜜的人生。
晚十一時,搭機回佛光山。
■十月 三十一日 星期四
上午十時,於如來殿為一千六百名信眾舉行皈依典禮。開示時,針對最近社會一些宗教亂象,勉信眾們––
.禮佛拜佛、點燈供佛,重要是在點我們自己的心燈,開發我們的智慧,佛住世時,有神通力可以放光,讓人崇拜。其實佛祖放光並不重要,別人放光也不重要,重 要在於自己要會放光。口中放光––講好話;眼中放光––目中有人,並慈眼待人;手中放光––做好事,而每一個人更可以放慈悲光、般若光。
.所有宗教都會拜偶像,不管是佛菩薩像或十字架,不一定要你來拜他,但只要肯禮拜就可以激發我們內心的尊敬,故每一個人都要有偶像的觀念,藉此來見賢思 齊、向上向好。真正的宗教家是不被外面的偶像所迷惑,因為「心即佛」。只是人在學習過程中,要有偶像的觀念來激發。
.每一個人自己都有「本尊」,也可以有很多的「分身」(代表)來為其做事,忘失自己本能(本尊),向外找本尊,那就是心外求法,皆是非法。
沒有黑暗就沒有光明,沒有罪惡就沒有善美,外在的是非沒有標準,為人處事重在自性的清明,才能認清自己的面目。正逢社會一些宗教亂象及怪力亂神之際,今天發心前來皈依的一千六百名信眾,都是正知正見的信徒,不會為一些旁門左道的邪教誤導,是真正的信仰者。
接受華衛電視「名人三溫暖」節目訪問,要我談談對凌峰先生的看法––
凌峰先生是一個多才多藝的藝人,其所製作的「八千里路雲和月」節目,把大陸風光展現在臺灣的電視上,是很勇敢的舉止。且能做出這麼有水準的好節目,實屬難得,我因很喜歡這個節目,故和凌峰先生結了緣。
凌峰為人很重道義,有一次在香港,大陸要送他一個蒙古包,凌峰知道我是漢藏協會的負責人,要我和他一起接受這個蒙古包,但大陸方面則表示不歡喜,凌峰也就放棄接受。由這一點可以看出他是一個很重道義的人。
凌峰個性率直、性急,曾與同在影劇圈內的人動武,而訴諸司法,我勸之人以和為貴,不要動不動就要上法院。由我從中調解,讓當事者彼此握手言和。我很高興他們看在我的分上,而免去一場官司。
對凌峰婚姻的看法?我對個人私事不管,總祝福有緣的人,能夠在一起,不願意看到怨偶痛苦的相對,我希望凌峰不要傷害舊有的關係,而且能夠做得很圓滿;對新的感情要能盡心盡力的珍惜。
對凌峰的才華,我非常欣賞,口才好、觀念好、又很有創意,是不可多得的人才。但其對兩岸人士的批評多了,就有人不歡喜,所以如果他能夠對事情多包容一點,多和緩一點,則比較容易為人接受。
文選出處:七葉佛教書舍 http://www.book853.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