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別:】 學佛行儀 【篇名:】 《太陽我的心 一行禪師著》42 心生萬法

太陽我的心 一行禪師著

心生萬法


 昨天下午,小坦特讓她的老師吃驚不小。午飯後她拿了一把掃帚打掃教室,並沒有人要求她這樣做。以往村裡的孩子從來沒有人這樣做。後來,那天下午放學後,坦特的老師跟著她登上小山,來到我們的小木屋,告訴我這件事情。我告訴她,在我國所有的窮孩子都應該這樣做。他們不需要大人吩咐,自己料理家務。
  
  今天是假日,坦特離開了學校。上午,她和我一起散步,我們一起拾松球。她告訴我,大地生長出松球兒,這樣我們冬天好用它們來生火取暖。但是,我卻告訴她,松球在那兒,是為了長出小松樹,而不是用來生火的。對我的解釋她並不失望,相反,她的眼睛變得更加明亮。
  
  你或許還會記得我們關於《華嚴經》和相對論中關於時空觀念的對話吧?一旦我們拋棄了絕對時空觀念,許多相關觀念它們很久已來成了我們的思維模式開始隨之崩潰。靴襻理論家(Bootstrap theorists)認為所有的原子微粒,如電子等,都不能夠相互獨立而存在。粒子與粒子之間,它們確確實實是相互聯繫的,這些粒子依次都與其它粒子相互聯繫。沒有一個粒子具有獨立性。這非常接近於宇宙萬物互依、互即、互入的圓融規律。
  
  相對論對我們瞭解粒子具有重大影響。根據相對論,質量和能量是同一個東西,正如我們所發現的"rain"(下雨)在一個句子中既是主語又是動詞一樣。當我們認識到質量僅僅是能量的一種形式時,我們就會逐漸領悟到,粒子之間的相互聯繫它們本身就是四維時空的動態存在。對於當今的科學家而言,一個核粒子,就好比《華嚴經》中所說的"一粒微塵"或"一毛端",同時包含了時間和空間。這些粒子可以被當作"時間粒子",好比《華嚴經》中最短的時間剎那,它不僅包含著過去、現在、未來,而且它還包含著物質和空間。一個粒子再也不能夠被視為像一顆大理石或一粒微塵一樣的佔據一定空間的三維對象。對我們的認識而言,它已經變得更加抽像和難解了。例如,電子可以被稱為"動態的四維時空體"(dynamic four-dimensionalbodies in space-time),或者"概率波"(waves of probability)。我們必須記住,諸如"粒子"、"體"和"波"之類的詞,不再是一般語言學意義上的意思。當代物理學力爭超越概念世界,其結果就是,粒子現在被看作是抽像的數學量(從平常的觀點來看,它就是無分別的覺知)。
  
  一些科學家宣稱,核粒子的性質只不過是他們心靈的創造物,實際上,粒子並沒有獨立於觀察者的心靈之外的所謂性質。這就意味著,在粒子世界中,領悟真實的心靈實際上創造了粒子世界。





《古今寺廟巡禮 恭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