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別:】 學佛行儀 【篇名:】 聽星雲大師談人生 16 對生活不要苛求太多

聽星雲大師談人生 星雲法師

對生活不要苛求太多


 如何求得自在的生活?就是:第一,對感情要不執不舍;第二,對五欲要不拒不貪;第三,對世間要不厭不求;第四,對生死要不懼不迷。

  ——星雲?師

俗話說:“命裡有時終須有,命裡無時莫強求”。星雲大師對自己的弟子們說過這樣的一個故事:

唐代有一位豐幹禪師,住在天台山國清寺。一天,他在鬆林漫步,山道旁忽然傳來小孩啼哭 的聲音,他循聲望去,原來是一個稚齡的小孩,衣服雖不整,但相貌奇偉。豐幹禪師問了附近村莊人家,沒有人知道這是誰家的孩子。豐幹禪師不得已,只好把這男 孩帶回國清寺,等待人家來認領。因為他是豐幹禪師撿回來的,所以大家都叫他“拾得”。

  拾得在國清寺安住下來,漸漸長大以後,上座就讓他做添飯的工作。時間久後,拾得也交了不少道友,其中?一個名叫寒山的貧子,相交最為莫逆,因為寒山貧困,拾得就將齋堂裡吃剩的飯用一個竹筒裝起來,給寒山背回去。

  有一天,寒山問拾得:“如果世間有人無端地誹謗我、欺負我、侮辱我、恥笑我、輕視我、鄙賤我、惡厭我、欺騙我,我要怎麼做才好呢?”

  拾得回答道:“你不妨忍著他、謙讓他、任由他、避開他、耐煩他、尊敬他、不要理會他。再過幾年,你且看他。”

  寒山再問道:“除此之外,還有什麼處世秘訣,可以躲避別人惡意的糾纏呢?”

  拾得回答道:“彌勒菩薩偈語說——

  老拙穿破襖,淡飯腹中飽,補破好這?,萬事隨緣了;

  有人罵老拙,老拙只說好,有人打老拙,老拙自睡倒;

  有人唾老拙,隨他自幹了,我也省力氣,他也無煩惱;

  這樣波羅蜜,便是妙中寶,若知這消息,何愁道不了?

  人弱心不弱,人貧道不貧,一心要修行,常在道中辦。

  如果能夠體會偈中的精神,那就是無上的處世秘訣。”

  有人說寒山、拾得乃文殊、普賢二大士化身。台州牧閭丘胤問豐幹禪師:“何方有真身菩薩?”意指豐幹乃彌陀化身,惜世人不識,二人隱身岩中,人不復見。寒山、拾得二大士不為世事纏縛,灑脫自在,其處世秘訣確實高人一?。

生活對于每個人來說,蘊藏著無限的哲理與深意,要做到不為世事纏縛,灑脫自在,就必須對生活的要求不能太多。竹枝芒鞋輕勝馬,飢來吃飯困來眠,觀潮起潮落,看清風送雲。這是禪者的生活智慧。

  星雲大師強調,人若能知道植物花草的特長,加以妥善運用,不僅能使環境增輝,更能美化生活,增添情趣。人若能像順應花草的自然天性一樣去順應自己的能力和體力,不在自己力所不能及的事情上強出頭,就能營造自己理想中的生活,做自己理想中的自我。

  那麼怎麼才能做到對生活不苛刻呢?星雲大師把認為獲得自在生活的方法分為下面?點:

  第一,對感情要不執不舍。經常有人問:“人怎麼會來到世間上的呢?”人是從情愛而 來的!佛教講人叫做“有情眾生”,人既是有感情的動物,所以每個人皆離不開感情生活。縱然如此,我們對感情也應該要能做到不執不舍,也就是中庸之道,既不 過于執著,為情所困。也不要舍棄感情,最好把感情升華為對眾生的慈悲,這才是最美好的人生。

  第二,對五欲要不拒不貪。五欲:財、色、名、食、睡,乃是人類五種基本的欲望。對于這五種欲望,我們既無法完全舍棄,卻也不能過分地沉溺、縱欲。最好抱持既不排拒也不貪求的態度,就像維摩?士“雖處居家,不著三界,示有妻子,常修梵行”,這才是我們對五欲應有的態度。

  第三,對世間要不厭不求。在這個世間上,難免有順境有逆境,不管是苦是樂,我們應該要隨遇而安、隨緣生活,千萬不要有消極厭世的逃避心理,也不要有希求“長生不老”的妄想。

  第四,對生死要不懼不迷。有人說人生如戰場。在人生的旅途中,的確有許多的關卡要過,所謂名關、利關、生死關,關關難過。有的人在面對生死時,心生畏懼、迷惑,那是因為不能體悟生命的真諦。假如懂得生死一如的道理,便不再對生死感到畏懼、迷惑,一切就能自由自在了。

  人們對事物一味理想化的要求導致了內心的苛刻與緊張,因此,常常不能平和心態,追求完美的同時也失去了很多美好的東西。事物總是循著自身的規律發展,即便不夠理想,它也不會因為人的主觀意識而發生改變。不對生活苛求太多,生活反而會賜予你更多的快樂。






《古今寺廟巡禮 恭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