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別:】 佛典故事 【篇名:】 只要投身火坑,就能生天?


從前,有位婆迦利人來到古印度中部,當時中印度國王任用此人統領一聚落。聚落中住著許多婆羅門,有幾位婆羅門親近這位外來的聚落主,為他說印度二大史詩《羅摩延書》、《婆羅他書》,並告訴他書裡提到:如果因戰爭往生,可以生於天上;投火捨報的人,也能生到天上。也告訴他,天上的生活是如何地快樂……,在種種巧妙的言辭煽動下,聚落主信以為真,並心生嚮往。

於是,聚落主備好上好的柴木,搭建起一個火坑,還邀請了婆羅門及親友來到住所集聚,請他們觀看自己投火。此時,聚落主先前所認識的一位出家比丘也來到家中,看到種種莊嚴的布置,便問:「這些是要做什麼呢?」聚落主回答:「這是我為了生天所準備的。」比丘又問:「你要如何到天上呢?」聚落主信心堅定地說:「我只要投身火坑,就能生天了。」比丘又問:「你知道生天的道路嗎?」這時,聚落主才茫然地回答:「不知道。」

比丘再問:「如果你不知道生天的道路,要怎麼前往天界呢?倘若你要遠行,從這個聚落到另一個聚落,都還需要他人引導,才能抵達,更何況前往天界的路途是那麼遙遠呢!忉利天距離此處有三百三十六萬里,如果沒有人引導,你要如何到達呢?假如天上真的有種種歡樂,你看看那位上座婆羅門,又老又窮,他的妻子也是又老又醜,根本不需要貪戀這個世間,為什麼不和你一同投火生天呢?」

聚落主聽了比丘的一番分析,覺得非常有道理,便想:「如果投火真能生天,婆羅門應該會跟我一起去,他這麼貧窮困苦,世上又沒有什麼值得他留戀的,理應捨世間苦而求天上樂。如果他不去,那顯然是要欺騙、謀殺我。」思及此處,他靈機一動,便向前捉住婆羅門的手,作勢想要一同投火生天。婆羅門大吃一驚,立即甩開他的手,慌張地逃到一旁。這些婆羅門是為聚落主的錢財才聚在這裡,當然不肯投入火坑,白白送死。

聚落主見此情狀,便感慨地說:「我因為聽說生到天上得以享受訴說不盡的歡樂,所以被貪心所迷惑,失去了正確的判斷力。上座婆羅門現在所擁有的一切,與天上的欲樂比較起來,就如同芥子般微小。如果他真的是少欲之人,心無貪著,為什麼我現在卻觀察到他熾盛的貪欲呢?他不僅貪戀又醜又老的妻子,今日來此也只是貪求錢財以供家用。更何況他是那麼竉愛自己的孩子,為何不想讓他的孩子生天享樂呢?如果他不知道生天的道路,為何要讓我去呢?如果他知道天上的路,為何自己又不肯去,反而極盡所能地教唆我投火生天呢?難道是貪求我的財物,想在我死後分贜嗎?為什麼一點慈悲心都沒有,對我這般殘酷呢?

或許是前世結的怨仇,才會如此欺誑我,讓我與死神作伴吧!那些教唆他人苦行、斷食、投淵、赴火等教義,都不過是斷絕他人後路的邪見啊!這些婆羅門盡做傷天害理的事,我應當要遠離他們,歸向佛法,佛法講慈悲,從來不傷生害命。如今,就如同大火燒山時,麋鹿會因珍惜生命而逃離火山,尋求清涼安全的地方;我今天也應該歸向清淨三寶,誠心請求庇護。」

此時,比丘見婆迦利已經對婆羅門們心生厭離,對三寶生起深信與恭敬,歡喜地讚歎:「善哉!善哉!婆迦利!你真是有大智慧,從現在開始,你已趨向真理的大道。」

比丘接著開示,佛所宣說的解脫大道,是每個人確實得以抵達的境界。為了調伏眾生的煩惱,佛以一切智隨機說法,因應不同根機而有廣略之別,一切皆是真實不虛的智慧之語。投淵赴火乃送死之緣,而非生天、解脫之正因。以前的人壽命很長,諸多修行的仙人壽命也長,是因為他們厭離四大假合之色身,知色身為患而修習禪定,斷除欲界的煩惱結使,自知此生捨報,能生天界。而投淵赴火只會喪命罷了,不可能得生天界。得生天界,是因修習禪定,斷除煩惱,而非投淵赴火可得。之所以會有這種顛倒的知見,是因為同伴以天眼觀察仙人投生之處,發現仙人投生到了天界,而仙人先前因投淵而死,便誤以為投淵是因、生天是果。

這些婆羅門愚癡無智,不修禪定斷除煩惱,反而大作經論,謂言投火得以生天。愚癡的人盲目信從,有智之人善於觀察,故知投淵赴火不是善行,更不是生天的因。唯有歸向佛法,圓滿一切善法,才是趣向寂靜無為的解脫之道。投淵赴火等心外求道的方法,只是平白受苦罷了,就如同鑽探水井,卻想求取醍醐,不過是空忙一場,終無所得。

典故摘自:《大莊嚴論經•卷第五(二四)》


省思

禪宗祖師教誡學人:「只貴子知見,不貴子行履。」正知正見是修行之重要基石,以知見為前導,才能走向光明的解脫正道。生天的果報,是因修十善、禪定而來,佛法一再告訴我們因緣果報之理,唯有正因正緣才能成就正果。如果不能了達天道、解脫道之正因,徒在種種心外求道的作為努力,就如南轅北轍,只會走錯路、走遠路,終不能到達目的地。






《古今寺廟巡禮 恭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