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別:】 學佛行儀 【篇名:】 《學佛人的一天》45 誠敬

《學佛人的一天》●回目錄 ●回首頁
誠敬  ●智展
 
民初有一位學佛的居士,因為受外道邪知見的影響,誤以為念佛有所謂「口傳心受」的秘訣,後來親近印光大師後,印祖對他開示道︰「若有暗地裡口傳心受之妙訣,即是邪魔外道,即非佛法。然印光實有人所不得而己所獨得之訣,不妨由汝之請,以普為天下之諸佛子告。其訣唯何?曰誠,曰恭敬。此語舉世咸知,此道舉世咸昧。印光由罪業深重,企消除罪業,以報佛恩,每尋求古德之修持懿範,由是而知誠與恭敬,實為超凡入聖、了生脫死之極妙秘訣,故常與有緣者諄諄言之。」(〈復永嘉某居士書五〉)

學佛、念佛若有什麼不能對人說的秘訣,那就是邪魔外道,不是佛法。若要說秘訣,就只有「誠敬」二字,這兩個字雖然舉世皆知,做到的人卻是鳳毛麟角。要知道,這是古德超凡入聖、了生脫死的極妙秘訣,應該不厭其煩,常常以此勸勉有緣人。

  「誠敬」就是把做的事當真

或問︰「什麼是『誠敬』呢?」徐自民先生說︰「『誠敬』就是拿這件事當真事情來辦,一絲一毫都沒有羼假的在裡面。我們念一句佛號面對的就是阿彌陀佛,每一句佛號念出來,阿彌陀佛就聽到了,當真認為就是真佛在這裡,這叫老實念佛。」(〈淨業資糧〉,《明倫》二五五期)

既然「誠敬」就是把學佛、念佛當真,所以在修行的當下,就不容許有輕忽或懈怠的念頭。印祖說︰「讀誦佛經祖語,直當作現前佛祖為我親宣,不敢稍萌怠忽。能是如者,我說其人必能即生高登九品,徹證一真。否則是遊戲法門,其利益不過多知多見,說得了了,一絲不得真實受用,乃道聽塗說之能事也。古人於三寶分中,皆存實敬,不徒泛泛然口談已也。」(〈復無錫尤惜陰居士書〉)如果對於佛法不能以至誠恭敬心領納、修持,就只是增長了知識見聞,縱然能說得頭頭是道,也無法獲得一絲受用。唯有將心態整肅,誦經、念佛如在真佛面前,不敢有一點懶散的妄念,修道才能日進有功。

  心主誠敬,功德自大

或謂︰「『誠敬』看來平凡無奇,它在修行上真的這麼重要嗎?」

有人問雪公︰「每日早晚各念佛二百聲,並《彌陀經》、《大悲咒》、《心經》各一遍(因家務及小孩太多不能多念),工作時外加散念,可否往生?」雪公斬釘截鐵地說︰「只能誠敬,無不往生。」(〈佛學問答〉)

又有人問雪公︰「學人家設小佛堂,每日早晚功課,但尚未受戒,利他功德是否稍差?」雪公答曰︰「受戒固佳,但在未受戒前,一切功課,只求萬分誠敬,功德自大。古德云:『佛法從恭敬中求』,有一分恭敬,則得一分功德,萬分恭敬,則得萬分功德。反之,心不敬誠,縱受戒亦是虛表。」(〈佛學問答〉)

修行由事相上著手,但得不得益、成不成功,關鍵在以什麼心態修行。若能以懇切、恭敬心行之,即使只能早晚各念佛二百聲,日久天長、持之以恆,也能往生。但若只講究事相,而沒有警覺自己在心態上的鬆懈,只以虛應故事之心修持,縱然表面殊勝,實際上卻事倍功半。因此,「誠敬」雖看似平常,卻是道業成就的根基、樞紐啊!

  修行之要,敬為第一

印祖在〈致弘一大師書〉中說︰「入道多門,唯人志趣,了無一定之法。其一定者,曰誠,曰恭敬。此二事雖盡未來際諸佛出世,皆不能易也。而吾人以博地凡夫,欲頓消業累,速證無生,不致力於此,譬如木無根而欲茂,鳥無翼而欲飛,其可得乎?」佛法雖有八萬四千法門,但要有所成就,共同的必備條件都是「誠敬」,這是永遠都不會改變的真理。吾人乃博地凡夫,無修無證,若想快速消除業障,證得無上佛果,必得在這上頭用心,否則就像樹木無根而要它長得茂盛,鳥兒無羽翼而要牠飛翔,終究是不可能的。

印祖在〈慈悲道場懺法隨聞錄序〉中又說︰「余惟修行之要,敬為第一。人能主敬存誠,則一切凡情無由而起,本具聖智自然發現,凡一切人我是非、無明貢高以及懶惰懈怠、因循委靡之習氣,皆悉消滅。」「誠敬」是修行的第一要務,能主敬存誠,則內在的無明煩惱、外在的人我是非,就無法對修行造成干擾,日久天長,本具的智慧德能就能顯露,念佛自然也能感應道交。儒者修身尚且講究「毋不敬」,學佛人修行更應在「誠敬」上自我提撕,這樣才算掌握了學佛的「極妙秘訣」啊!








《古今寺廟巡禮 恭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