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佛人的一天》●回目錄 ●回首頁 回向 ●智展 每日早晚二課末尾,吾人總要長跪佛前,至誠將功德回向。為什麼要回向?慈舟大師在〈夢話〉一文中說:「(回向)就是回惡向善,身心總要不離三寶。因為是向醒處做,這個夢不可不做的。人情恩愛的夢,愈做愈迷,是不可做的。」(《慈舟法師開示錄》第一集)人生如夢,未學佛前做的總是迷夢,現在既然知道學佛求覺悟,就要在迷夢當中有一個醒覺的趨向。回向,就是讓自己在娑婆迷夢中,有一個清楚的歸趨,一個覺悟、解脫的歸趨。 心雨宜普 回向除了是為自己在生死大海中,設定航向解脫彼岸的座標之外,也有發大誓願,普濟眾生同登覺岸之意。雪公說:「心量無邊,念力如雨,淨土法門,原重回向,私心自利,便非大乘。明乎此義,則知心雨宜普,寶池之蓮,本是自心,亡親神識,亦在心中。心雨既普,彼此同霑,並非小瓢之水,澆此則乾彼,澆彼則乾此,所可比擬。」(〈明倫采掇〉,《明倫》二四七期)因此,念回向文時,不可輕忽帶過,宜作觀想,功德如雨,普潤歷劫冤親、十方眾生,如此數數練習,心量必大,道心必堅。
此外,回向其實也不限於早晚二課時,任何善心、善行,時時皆可回向。林美津居士就曾以雪公生活當中的一個小故事,說明老人「時時回向」的行持:「某日,侍師於車座內,停駛於慈光圖書館前,勝陽兄入內辦事。當時,有一女學生,從館內走出,忽見雪公坐於車內,便從手提袋裡,取出鋁鉑包裝之牛奶一瓶,虔誠供養老師,雪公慈祥接受後,轉問後學女生何名?後學答:『不知也。』不久,勝陽兄回到車內,雪公再追問他:『那女生是誰?』答:『林某某。』雪公點頭說:『好!回去再給她回向。』原來,老人家再三追問女生姓名,是要將那包牛奶帶回家供佛,並回向給那位虔誠的女生。雪公老師平素凡有可用、可食之物,無不先供佛回向後再使用,即便是一小包的牛奶,亦復如是,此即老人平日所教『時時回向』也。」(〈師訓集錦〉,《明倫》一七三期) 萬善回向西方 回向既然是指出生命歸趨的所在,淨業行人當知菩提路的終站,是在「無有眾苦,但受諸樂」的西方極樂淨土。故印光大師云:「舉凡禮拜、讀誦大乘經典,及作一切於世於人有益之事,悉皆以此回向西方。不可唯以念佛回向西方,其餘功德,另去回向世間福報,則念不歸一,便難往生。須知真能念佛,不求世間福報,而自得世間福報。若求世間福報,不肯回向往生,則所得世間福報,反為下劣,而心不專一,往生便難決定矣!」(〈與陳錫周居士書〉)往生極樂既然是終極目標,則所起一切善心、所做一切善行自然回向西方,如此方為究竟,若心有羼雜,貪求世間福報,則不但障礙往生,所求福報也趨下劣了。
印祖另補充道:「日用之中,所有一絲一毫之善,及誦經禮拜種種善根,皆悉以此功德,回向往生。如是,則一切行門,皆為淨土助行。猶如聚眾塵而成地,聚眾流而成海;廣大淵深,其誰能窮?然須發菩提心,誓願度生;所有修持功德,普為四恩三有法界眾生回向。則如火加油,如苗得雨;既與一切眾生深結法緣,速能成就自己大乘勝行。若不知此義,則是凡夫二乘自利之見;雖修妙行,感果卑劣矣。」(〈與徐福賢書〉)由此可知,回向往生西方,不只是為了自己了生脫死,也為了與眾生結法緣,為普濟眾生的「大乘勝行」鋪路。如果能在回向往生西方之時,也發「誓願度生」的菩提心,則道心的堅定、勇猛,自非泛泛回向可以相提並論了。
宋代王龍舒居士在《龍舒淨土文》中說:「或為世間一切利益,不拘大小多少,若止以一錢或一杯水與人,亦必起念云:『以此善緣,回向願生西方。』常使一念不斷,念念在彼,必上品生。」回向不只是一個儀式,還是至誠的發願;願吾人不論大小善行,皆以往生西方為究竟歸趨,如此一來,方不枉在娑婆迷夢中,白受千般荼毒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