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別:】 學佛行儀 【篇名:】 《學佛人的一天》20 研學

《學佛人的一天》●回目錄 ●回首頁
研學  ●智展
 
學佛修行講求「解行並進」,淨業行人平素除了定課念佛之外,若能發願研學教典,對於建立正知正見及堅定往生信願,必有無上助益。因此,如何讓自己從泛泛的佛教「信徒」,提升為對教理有深切體認,並能落實在行持上的「修行者」,好好安排自己的研學生活,就顯得非常重要了。

關於研學佛法的課程進階與實質內容,歷來各宗祖師、大德均有詳略不等的提點,可多多參考其開示語錄或相關著述,於此不另詳述、贅言。以下僅就研學所應抱持的觀念及態度,整理出幾點原則性的重點,願與讀者諸君共勉。

  要有人指點

雪廬老人云:「求道求學得有人指點,向懂得的人、有道的人請教,請他教我們念經、修法,若沒人指點,三藏經典擺著,隨便抽一本看也沒頭緒。『佛法無人說,雖智不能解』,所以第一要認識人,求人指點。」(見《明倫》三一四期〈出交天下士 入讀古今書〉)又說:「佛法無人說,雖智不能解,發心學佛,貴有師承,閉門造車,出門合轍,不過如蟲蛀木,偶爾成文,所以,學者尚乎多問。」(見《明倫》一七四期〈師訓集錦〉)

研學要有成績、進境,第一要務便是要向善知識討教、請益,而欲分辨其人為善知識或惡知識,其師承為何便是一個可以勘驗的要點。若能由善知識導引入門乃至切磋、琢磨,研學的動力便能源源不絕,於教理的體會也才有不斷深化、反芻的機會。因此,尋找善知識所組成的研學團體共學,是踏穩研學步伐首應著重者。

  貴精不貴多

淨宗九祖蕅益大師云:「看教貴精不貴多,一部中精研妙義,徹骨徹髓,自然旁通眾典,勢如破竹。欲徹骨髓,必須看時,即是觀心。既曰觀心,功同參悟,原非尋言逐句,有何相礙?教理資神,如膏助火,是在精了其義,不應麤了。未能精了,而曰知解纏繞,何異戰敗之士,咎武藝太多邪?」(見《靈峰宗論》卷三〈答印生四問〉)

蕅祖說,鑽研教理是對吾人的心神有益的,就像油可以助燃一樣,因此,必得細細密密精研其義,而不是粗略地快速滑過。既然要精研,就應掌握「重質不重量」的原則,因為吾人研學不是為了趕進度、拼業績,而是為了反觀自心,以求明心見性。如果能達到研學與觀心合一,其功效就如同禪門的參究開悟一樣,並非只是在文字上用功而已,而真的是「解行合一」了。

因此,研學教典不必貪多、求快,重點在消歸自己,起到觀照、覺察的作用。若能達到這樣的境界,自然一經通而百經通,因為所有教典都是指歸自性,實在沒有必要為了滿足自己在佛學知識累積上的虛榮心,而「重量不重質」,本末倒置啊!

  求德學兼備

再者,研學必須求「德學兼備」,因為我輩凡夫有一陋習,肚子裡裝了墨水,態度、行為就不自覺驕慢、放肆起來,若是這樣,就非善學,反倒不學的好。

雪廬老人曾說道:「只研學而無道德,不行。如在注解經書時罵人,罵人者即非好人。孔子、佛陀罵人嗎?罵人即不好。昔時注書中不罵人者少,皆門戶之見,沽名釣譽,此心即不能注解『仁』,因仁者親厚也。」(見《明倫》三○一期〈明倫采風〉)因此,吾人在研學的道路上除了重視「為學日益」外,也不要忘了時時提醒自己「為道日損」;充實學問的終極目的是在修整、伏滅自己的煩惱習氣,若偏離這個主軸,就與「求道」漸行漸遠了。

最後,以《普賢行願品》上的一段經文為結:「牛飲水成乳,蛇飲水成毒。智學成菩提,愚學為生死。」吾人在菩提道上的研學之旅,最終會引領吾人的慧命歸向何方,端賴自己用智慧分辨抉擇,也看生命是否能因此超越凡夫框架。若能始終留意這些關鍵處,相信必能收穫滿行囊。







《古今寺廟巡禮 恭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