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別:】 學佛行儀 【篇名:】 《學佛人的一天》15 行善

《學佛人的一天》●回目錄 ●回首頁
行善  ●智展
 
《十住毘婆沙論》云:「一切眾生無始時來,習善時少,造惡時多。是故善法雖遇強緣,亦難生長。惡法雖遇少小外緣,則便熾盛。」正因眾生趨向惡法的因緣較為強盛,因此在六道輪迴生死海中頭出頭沒,不得出離。佛子遵循佛陀教敕,精進修道欲了生死,必得扭轉凡夫格局,懺悔所造諸惡,身、口、意均趨向善法,如此方與佛法界相應,故「行善」實為佛子一切行止之總則。

  行善為轉運之樞紐

細究「行善」的內涵,其實亦含「改過」的成分,而「改過行善」即是轉運之最關鍵處。世尊在《四十二章經》中說:「人有眾過,而不自悔,頓息其心,罪來赴身;如水歸海,漸成深廣。若人有過,自解知非,改惡行善,罪自消滅;如病得汗,漸有痊損耳。」人若能覺察過失,真心懺悔,改過向善,罪惡就無緣不生而自行消滅;就像偶感風寒,立即服藥發汗,病情就能減輕而痊愈。一個心念的翻轉,不僅能轉惡行為善行,更能阻斷心田中惡種滋長的助緣,使其無法發揮作用,而這正是免受命運牽制的法寶啊!

明朝的袁了凡居士,他的科考名次、壽命年限、子嗣有無,原本都被算命先生算得清清楚楚,彷彿絲毫不差,但自從他聆受雲谷禪師的開示,了知「一切福田,不離方寸」、「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的道理,並以紀錄「功過格」的方式積極鞭策自己改過遷善之後,他的命運完全轉變了,不僅仕途順遂,而且老來添得貴子。這不正是行善轉運的最佳實例嗎?

雪公云:「能發懺悔,便是正知正見;肯作善事,即能希聖希賢。人為六道善趣,又為三才中心,必如此立志,方不愧人。」由此看來,「轉運」僅為改過遷善所得之花,成聖成賢(乃至成佛作祖)方為其果,吾人若欲超凡入聖,必得立志行善、改往修來,如此方不枉得此人身。

  行善為念佛之助功

唐朝懷感大師曾說:「以至誠之心念佛,即是意業行善。口稱名號,即口業行善。合掌禮拜,即身業行善。因此三業行善,故能滅八十億劫生死重罪。」可見,至誠念佛、拜佛,即圓具萬德、眾善。

或謂:念佛既圓具眾善,當一心念佛即可,其餘善行應可置之度外。然印光大師(〈復周群錚居士書三〉)曰:「一門深入,盡廢餘門,此唯打七時才可。平時,若非菩薩再來,斷未有不成懈慢之弊者,以凡夫之心,常則生厭故也。」又曰:「學佛,必須專以自了為事,然亦須隨分隨力以作功德。若大力量人,方能徹底放下,徹底提起;中下之人,以無一切作為,遂成懶惰懈怠,則自利也不認真,利人全置度外,流入楊子拔毛不肯利人之弊。故必二者相輔而行,但專主於自利一邊。」亦即淨業行人除以念佛為修行正功外,亦應隨分隨力行善積德,如此方能防範因無法恆常念佛而衍生的懈怠之心。所謂徹底提起佛號,唯有上上利根者能為,一般中下根器之人,須兼修眾善作為調適,否則必易流於自利、利他悉皆落空的窘境。

雪公曾說:「淨宗學人,既具信願,必事修行,行有正助,正者念佛,在求工夫之精進,助者行善,以求障礙之免除。正助雙修,如鳥兩翼,不可或無。今之學人,念佛不得其力,皆有虧於助行。苟有一手拂塵,一手撒塵者,人必見而笑之。」因此,若欲念佛得力,行善亦不可或缺,倘僅恃念佛法門之殊特,而盡廢乃至鄙夷其餘善行,欲求淨業有成,無異緣木求魚。

  萬善回向西方

曾有人問雪公:「若是行善、布施、敬佛、敬神,沒有念佛,這能得生西否?」雪公答曰:「行善至敬神四事,只是有漏善業,僅得福報而已。至云沒有念佛能生西否,請思不求種因,而希得果,有是理乎?」以此反思今人學佛之常態,似有廣行眾善以求福報之趨勢。若欲求福報而行善,所行善業便屬「有漏」,亦即仍與煩惱相應,仍不脫凡夫的生死輪迴,此實與學佛求解脫之本義相悖。

因此,念佛人若欲淨業有成,便應將修行功夫的「正」、「助」之分再加以釐清。信願念佛是正功夫,於此精進不懈,方有往生西方、圓成佛道之果;隨緣行善是助功夫,吾人為之是為了防範懈怠、增益正行。換言之,廣行眾善,目的亦在於求生西方、了生脫死,速成佛道、廣度眾生,若能萬善回向西方,將大有助於念佛正功的精進,則所行善業便屬「無漏」,個個均與清淨、解脫之法相應,便不落於凡夫的煩惱、執著了。







《古今寺廟巡禮 恭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