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佛人的一天》●回目錄 ●回首頁 夫婦相處 ●智展 夫婦為五倫之首,《序卦傳》曰:「有天地然後有萬物,有萬物然後有男女,有男女然後有夫婦,有夫婦然後有父子,有父子然後有君臣,有君臣然後有上下,有上下然後禮義有所錯。」由此可知,夫婦不和睦則家不齊,家不齊則影響國家長治久安,其相處之道看雖事小,影響實相當深遠。在家學佛人雖力求出塵,然於此事亦不可小覷,因為夫婦若終日為瑣事爭吵,個人道業亦無法成就,唯有彼此相安,方能成為道侶。 夫婦相處總則 或問:「夫婦相處之道,有無總則可以把握?」陳海量老居士在《建設佛化家庭》中,根據佛典的開示,標舉了「言色相和」與「忍受」兩個總原則。關於「言色相和」,他說:「佛說:『言色相和,無相違戾』。這是夫婦間精神生活的要素。雙方的言語能夠和軟,面色常帶笑容,那感情還會違戾嗎?『體諒』,在夫婦間是很重要的。倘不肯體諒,互相批評指摘,那言色就不能夠相和了。批評是破裂感情的礁石。天臺人有句諺語:『耳朵要好話聽』。批評會引起對方的惡感,以為你在輕視他,譏笑他。於是來一個反唇相譏,或者惱羞成怒。彼此都發火了,這豈不是自討苦吃嗎?
對方倘有錯誤,要糾正他時,切忌率直;要婉轉地用商量的口吻,貢獻意見。對方倘有長處,要給與真誠的欣賞和稱讚,而且要常常稱讚。《華嚴經》裡說:『常作潤澤語,柔軟語,聞者喜悅語,善入人心語,風雅典則語』。不可作『蠱獷語,苦他語,令他瞋恨語,如火燒心語,能壞自身他身語』。我們出言吐詞,要時時自己省察,要說應作語而不說不應作語。」可見,柔軟而正面的言語,及親切可掬的笑容,是讓夫妻關係趨於良善的第一步。
其次,關於「忍受」,他說:「忍受是要培養的。當對方火氣很旺的時候,我縱有充分的理由,也應該暫時讓他,不和他辯論。不得已時,或出外暫避鋒頭,等到對方的怒氣消除以後,才和顏地告訴他,剛才的退讓並不是理屈示弱,實在因為要避免家庭失和啊!這是寓剛於柔的御夫和御妻術,行之不已,對方沒有不被感動的。『柔能克剛』的真理,我們是很有機會可以應用一下的。還有,逢到對方發火罵言的時候,應當記住天親菩薩的話:『罵者有二種:一實,二虛。若(對方所)說(是真)實者,我應生慚。若(對方所)說(是)虛者,無預我事,猶如響聲,亦如風過,無損於我,是故應忍』。所以能夠做到『無相違戾』的,不獨自己減少氣惱,就是對方也能夠覺悟,容易受我感化,家庭間就可相安於無事了。」可見,「忍」字訣不僅是待人處世的潤滑劑,更是夫妻關係之所以良好的不二法門。
在《禮記•禮運篇》中,曾列舉「五倫十義」,其中「夫婦」一倫,即以「夫義」、「婦聽」為各盡其道之總則。淨持居士在〈敦倫盡分話十義〉(《明倫》一六八期)中說:「『夫義』,『義』,簡單地說,就是端正,就是負責到底。『婦聽』,『聽』是順從的意思,,男子在外做事奔波,女子則在家主中饋,主中饋即今日所謂的『家政』,家『政』也是辦大事,總要把家持得井井有條,而且父母兄弟保持和樂。」今日社會,雖已打破「男主外,女主內」的成規,然而彼此行為端正,為對方負責,攜手同心使「家政」井然有序,亦是現代夫婦應該持守的法則。 夫婦相處細則 在《建設佛化家庭》中,陳海量老居士根據佛典,另外詳列夫婦如何相互對待的細則。在「怎樣待妻」的部分,他說:「佛在《善生經》裡,定下待妻的五條規律。佛說:『夫之敬妻亦有五事。云何為五?一者、相待以禮(溫存體貼、表示感謝、時常稱讚、尊重意見)。二者、威嚴不褻(待妻的舉止應該莊重雍穆,不可學輕薄子的輕慢舉動)。三者、衣食隨時(衣料食品之類,當她心裡想要而還沒有開口的時候,就買來送她)。四者、莊嚴以時(送給她的服裝,要裝飾整潔而適合時代)。五者、委付家內(關於家政,應該給與妻以合理的信任,無須明察秋毫般地去干預)』。」這五事總攝起來就是一個「敬」字,為人夫者若能把握,亦必獲得妻子的敬重。
至於「怎樣待夫」,陳老居士則舉《玉耶女經》中,佛為玉耶女(給孤獨長者之兒婦)開示的「母婦」、「妹婦」、「知識婦」三種婦道:「怎樣是母婦?佛說:『愛念夫主,如母愛子。晝夜長養,不失時宜。心常憐念,無有厭患,念夫如子,是為母婦』。怎樣是妹婦?佛說:『承事夫,盡其敬誠。如兄如弟,同氣分形。骨肉至親,無有二情。尊之重之,如妹事兄,是為妹婦』。怎樣是知識婦?佛說:『奉事夫,敬順懇至。依依戀戀,不能相遠。私密之事,常相告示。行無違失,善事相教,使益明慧,相親相愛,欲令度世,如善知識。是為知識婦』。」為人妻者,對於丈夫而言,若能如母、如妹,乃至引導丈夫學佛,一同邁向光明正覺的大道,那就非常美滿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