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別:】 學佛行儀 【篇名:】 淨空法師:發心之後,如何去修菩薩行?(有影片)

發心之後,如何去修菩薩行?(有影片)



「亦同善財於文殊處發菩提心已,問菩薩行。文殊亦不具說,但令親近善友,遂指德雲比丘,展轉令往矣」,舉善財童子做比喻,善財在文殊會上成就了根本智,發菩提心就是根本智。發心之後,問怎麼樣去修菩薩行,也就是說,如何將菩提心落實在日常生活當中,落實在日常工作、待人接物。文殊菩薩是他的老師,這樁事情沒告訴他,叫他去參學。因為他有根本智,根本智是戒、定,他接觸境界,自然生智慧解決,不需要老師指導。

人心地清淨,清淨心生智慧,遇到任何事情他都有智慧、有能力解決,這叫後得智。所以教他親近善友,善友就是五十三參。這五十三個人,代表我們現前社會男女老少,各行各業。我們從早到晚,早晨起來,晚上睡覺之前,你所遇到的一切人事物,那就是五十三參。你要有善財的本事,你就成佛了,你就成就圓滿智慧。你看這些男女老少,各行各業,你就有能力在這個裡頭興起後得智。後得智是什麼?無所不知,一看就明白、一聽就懂、一接觸就知道,你還有能力去教他們。

所以,沒有具足戒定慧辦不到,你具足戒定慧才辦到。戒定慧那個慧是無知,般若無知,無知是真智慧。當你跟人事物一接觸的時候,那個後得智,就是善巧方便馬上就現前,你自然知道怎麼處理,而且處理得非常恰當。所以這個智慧不是學來的,是自性本來具足的,你得先要把自性找到。自性什麼?自性是不動的。所以定是自性,定愈深,你接近自性的核心就愈接近,愈接近,智慧就愈高。總而言之,你得定下來才行。

我們這個經經題上「清淨平等」,這就是定。清淨是心裡頭沒有染污,心裡頭乾乾淨淨,一塵不染。沒有善也沒有惡,沒有是也沒有非,是非善惡統統不存在,得清淨心。清淨心,得清淨心的人就證阿羅漢,你學佛,第一個學位你就拿到了。更進一步,得平等心。平等心沒有高下,清淨心沒有染污,平等心,沒有高下就是沒有分別,真正平等。

平等裡頭沒有傲慢、沒有嫉妒,清淨裡頭沒有自私自利,這樣的心,遇到一切人事物,他自然生智慧。這個智慧叫權智,權智是什麼?善巧方便。處理事情處理得非常之高明,非常的妥當,沒有錯誤、沒有後遺症。這真實智慧,就是智慧起作用,根本智起作用。根本智是無知,起作用叫無所不知,「般若無知,無所不知」。一定先求根本智,根本智是戒定慧,沒有戒定慧就沒有根本智;有根本智才有後得智,後得智是根本智的作用。

於是我們就曉得,善財在文殊會上沒有白學,他的根本智是在文殊會上圓滿成就的。大徹大悟是根本智,悟了以後,無論是世法佛法,接觸統統知道,這叫後得智,就是善巧方便,智慧是從這來的。智慧於讀書多少不相干,甚至於識字不識字也沒關係,是你自性裡頭本來有的。不但是智慧是本來有的,能力是本來有的,德能,德就是能力,相好是本來有的。沒有一樣不具足,沒有一樣欠缺,沒有,沒有欠缺。

學佛,我們所得到的,不是從外頭來的,完全是自性,一切法不離自性,自性能生能現。意識,意識就是念頭,它能變,能變所變的是念頭。自性裡頭沒有念頭,自性裡頭有清淨平等覺。所以,文殊菩薩教導善財去參學,參學,智慧就開了。

文摘恭錄—淨土大經科註(第五四九集)2012/10/6 檔名:02-037-0549





《古今寺廟巡禮 恭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