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別:】 名人傳記 【篇名:】 《若要佛法興 唯有僧贊僧》23淨空法師的恩師章嘉活佛

《若要佛法興 唯有僧贊僧》23宏琳法師

淨空法師的恩師章嘉活佛


七世章嘉活佛簡介


七世章嘉名羅桑班第達丹畢蓉梅,光緒十六年(1890)出生於青海省一藏族家庭,父親名格爾瑪林沁,母親名蘇木吉德。光緒二十五年(1899),8歲的章嘉奉詔晉京,駐錫嵩祝寺,光緒帝在內廷召見了他,受封繼位為第七世章嘉呼圖克圖。賞乘黃輿,頒賜金印,次年授為劄薩克大喇嘛,(劄薩克,蒙古語音譯,為執政之意。清代首先將內蒙古24部劃為49旗,每旗設劄薩克一人,由王公中選拔擔任,如詔封世襲罔替,則可世襲。劄薩克為一旗之首,綜管全旗軍事、行政、司法等事務,受理藩院和將軍、都統節制。)命其長駐北京,繼承前世所有封號。章嘉活佛教化的區域有內蒙古49旗、青海29旗的廣大信眾。他所管轄的寺廟,在蒙旗達300多所。此外,在西藏、青海、內蒙、遼寧及北京、五台山等地,各有其主管的寺廟。總計有為數十萬喇嘛皆是其出家弟子。章嘉大師每年巡化蒙旗,每次應供,向其頂禮者,日有數萬人,每到一地即成為蒙旗人民信仰的中心。1901年(光緒二十七年),到五台山駐錫鎮海寺,朝拜各寺,誦經拜佛。同年夏天到多倫,駐錫匯宗寺,按前世慣例,以統管內蒙古藏傳佛教劄薩克大喇嘛身份,視察內蒙古地區藏傳佛教情況。1904年9月,由內蒙古回北京。清朝政府命他依前世例,管理京城及內蒙古藏傳佛教,並頒給「灌頂普善廣慈大國師」印綬和敕書。次年德宗賜貂皮坐褥、九龍傘。1911年(宣統三年),七世章嘉赴五台山住鎮海寺,坐禪誦經。

1912年清帝退位,民國成立。同年8月,七世章嘉從五台山回京,發表聲明,擁護民國政府,開始贊助共和活動。同年10月,民國大總統加封七世章嘉為「宏濟光明大國師」尊號,加給年俸銀一萬元。再封七世章嘉父為「輔國公」,母封「公夫人」,其弟被授予三等嘉禾章,其師達齊紮木蘇授予「莫爾根堪布」尊號。1916年1月加封「昭因闡化」四字名號,冊封為「大總統高等顧問」「灌頂普善廣慈宏濟光明昭因闡化綜持黃教大國師」,發給金冊,7月,加年薪1000元,並由陸軍撥一支警衛馬隊,隨身護衛。

1947年,在南京召開中國佛教會首屆會員代表大會,七世章嘉大師當選為理事長;1949年前夕,七世章嘉大師申請回青海家鄉探親,未獲允准,隨之到了臺灣;1950年5月,七世章嘉大師在臺灣被「總統府」聘為資政、國民黨中央評議委員;1952年,在臺北召開第二次「中國佛教會」代表大會,七世章嘉大師再次被推舉為理事長;同年9月,他率領佛教代表團赴日本東京參加第二次世界佛教徒大會;1952年12月,《菩提樹》雜誌創刊於臺灣,七世章嘉大師任名譽社長;1953年3月,臺灣「中佛會」在日月潭建成玄奘寺,安置由七世章嘉大師等從日本索還的玄奘法師頂骨。同年,他隨「中佛會」在寶島弘教。

七世章嘉大師晚年在臺灣常常思念大陸蒙藏同胞,思念青海故鄉,但是,由於海峽隔絕,唯能寄情於無限的回憶之中。1957年3月4日,七世章嘉大師歷經68載滄桑歲月,在臺北台大醫院安詳圓寂,遽歸大化。臺灣當局為他舉行了葬禮。靈龕在北投荼毗時,原適陰雨濛濛,日輪無光。不意隨後火焰騰升雲層,一時頓現蓮花形,光彩耀目,異香氤氳十裡之外,信眾歎為觀止。舍利多達6000餘粒。並呈「金剛寶」、「六字輪」等瑞相。

曆世章嘉活佛舍利塔昔日多存於山西五台山鎮海寺,七世章嘉大師舍利塔建於荼毗原址——臺北市北投區奇岩路151號中和祥寺後山。大師舍利塔前鐫刻有印順大師撰寫的《護國淨覺輔教大師章嘉呼圖克圖舍利塔碑記》,銘贊七世章嘉大師為「唯唐之玄奘差堪比擬!」

七世章嘉大師一生儉樸勤修,戒行圓滿,過午不食,博學多聞。筆者在閱讀當代高僧淨空法師的著作時,看到淨公多次憶及曾隨七世章嘉活佛學佛三年的點點滴滴,大師風範躍然紙上,感慨良多,使餘不禁為之潸然;章嘉大師還曾與臺灣著名大善知識東初老人(1907∼1977)一起影印《大正大藏經》。七世章嘉大師終生愛國愛教,弘法利生,他鞠躬盡瘁,為祖國統一、民族團結、弘揚佛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雖然隨著七世章嘉大師的圓寂,其轉世系統完結,但是,大師一生風範,永遠值得後人景仰和懷念。




煮雲法師講述章嘉大師的神異軼事


章嘉大師圓寂後,筆者以其他因緣,未能參與喪葬,抱歉殊甚。十八日為典禮委員會議決之檢骨日期,筆者幸得目擊其「萬千顆舍利」,不禁歡喜讚歎而五體投地。

按是日蒙藏委員會委員長,亦即典禮委員會主任委員劉廉克,典禮委員李子寬等諸位,自上午起已開始檢骨,檢得舍利甚多。有似珊瑚枝而上聯甚多小粒、有圓粒形、有聯珠形,最奇者,有一顆,匾圓形而有八輪,有一顆似佛珠圓形而有孔,有似粗珊瑚枝而難以名其形狀。顏色則以灰色最多,綠色較少,白色圓粒者,亦數十顆,心臟則似透明之海綿。

下午二時許,在場人眾,敬觀舍利後,由諸法師們上供,典禮委員,受遺囑者諸公分別公祭,用蒙藏委員會特備迎靈專車,迎送至青田街章嘉大師生前駐錫處上供、公祭,加以甘珠爾瓦大師(甘珠活佛)之密宗念誦,於是此一迎接靈骨,乃告完成。

十九日上午十時,乃由上述諸位至青田街,再檢點未盡之舍利。此時,已將昨日檢出者,分別八碟,及一大玻璃缸。由各報館攝影記者一一攝影,以留紀念。聞典禮委員會有公開陳列供遠近信徒瞻拜之議決,倘能見諸事實,我想全體佛教徒,沒有一個不歡欣鼓舞的。

章嘉大師圓寂了,在佛教方面來說,是一件無法估計的損失,可是在大師本身來說,那是盡善盡美的完人,以世間法來說,他是備極哀榮,總統親往致祭;以佛法來說,他的成就也是不可思議,火化後所檢獲的舍利,成千成萬,除佛以外,大師第一。這最後的瑞象,又不知度化了多少人,因睹舍利而感動信仰佛教哩!

對於大師示寂以後,各方好奇的人士,有兩點特別關心。第一是二十世的呼圖克圖,在哪裡轉世?第二是火化後看有沒有舍利出現?這是望高德重的大德,最後的道德考驗。如果太虛大師在上海圓寂後,沒有這一著──舍利──恐怕不知多人會罵他是政治和尚不修行哩!至於章嘉大師也是如此,多數人也是以為大師每天與中央黨政顯要人物周旋在一起,擔任了中央要職,整天應酬就來不及了,哪裡還談到修行?可是大師最後這張王牌──舍利──抬出來,又不容你不相信了。

在大師未火化以前,就有人問我:「大師有沒有舍利?」我就斷定的說有,並且還不少,可是有人不敢這樣的決定,我之所以大膽的堅定相信著,就是親聞大師口述他自己過去所見的靈異,那些不可思議的境界,不是常人所能見到的,今將大師告訴我們的奇跡,略記數點,以供讀者,並誌紀念。


親聆大師談往事

四十四年的夏天,大師環島弘法,我也追隨大師,跑了二十天,有一天我們與大師在一起,那天大師很高興,把他過去的經過一一的告訴我們,在場的有道源老法師和我,大師副官陳靜軒等。

大師出身在青海大通縣,兄弟很多,他是雙生子,與大師同胎先出生的是大師的姐姐,現在隨侍大師的賀永慶居士就是這位姐姐生的,賀永慶的大哥也是一位活佛,與現在甘珠活佛同年。他三歲時就學會迎送的禮節,並能辨別善惡,七歲出家,九歲進清廷皇宮,十四歲拜大國師。

大師說他十歲時,有一天慈禧太后心痛得很厲害,醫藥罔效,太后把大師抱在手上對大師說:「活佛呀!我的心痛得很厲害,你要救救我呀!」

大師說:「我替你念咒。」並用手在她胸前摩了幾下,說也奇怪,太后的病忽然好了。

又一次八國聯軍,打到北京的時候,北京城已經差不多圍困起來了,這時慈禧和光緒,急急要逃命,又不知往哪跑,才能夠逃出虎口,李蓮英把大師抱起來說:「活佛呀!我們要逃命了,不知往哪裡跑好呢?」大師用小手向西指,大家很高興的說:「佛活指向西方,我們依著方向逃生。」結果真的逃出了重圍。

(弟子註:此段可參見國史館十九世章嘉大師年譜:

光緒二十六年庚子,章嘉活佛十一歲

本年夏亢旱,清帝下詔求雨,設壇弘仁寺(即旃檀寺)內供印度刻制之檀香木釋迦牟尼佛像,大師與阿嘉呼圖克圖領導誦經三日,大雨滂沱,旱災頓消,所供檀木佛像,重新裝金,大師誦經禮佛時,發覺佛眼上視,詢之師傅,答非吉兆。未幾,拳匪亂起,八國聯軍入據北平,大師離平,經定州龍泉關至五台山避亂,旋赴太原,謁光緒帝及西太后,進白銀千兩,西太后見面大哭,無以為贈,以親手所畫摺扇與之,西太后忽云心痛,請為誦咒加被。大師為誦長壽無量佛咒,須臾即愈,次日,召見大師問前途休咎,大師答:宜往西行。

當時,外傳將東歸,以博西太后歡,大師師傅,責大師言失當,然結果仍西幸長安。西太后深感大師靈異,特命載瀾奉贈珊瑚念珠一串,黃緞四疋以答之。)


文殊菩薩向章嘉活佛示現:冰寒天,異僧獻蓮花

大師(章嘉活佛)又說到他在五台山的事,他在五台山,不知見過多少奇異的瑞相,並由陳靜軒居士證實,補述其詳。筆者最記得清楚的是兩件事。

有一年冬天,北方的嚴冬,可以說是冰天雪地,墮指裂膚的寒冷。有一天早上,大師正在吃油炸的麻花兒,看門人來報,說有一位漢僧求見。不一會來了一位漢僧,穿著大袖子的棉布衲襖,肩上掛了一個毛竹桶,見了大師,長揖不拜,大師問他:「你從什麼地方來?」

「從來的地方來。」漢僧答。

「你要到什麼地方去?」大師問。

「到去的地方去。」僧答。

「你姓什麼?」大師問。

「姓佛。」僧答。

大師接連碰了三個釘子,也不再問他了,隨手拿了一隻麻花兒給他吃。他也不說一聲謝謝,隨手接去往大袖裡一藏(因漢僧與喇嘛服裝不同)。大師又再給他一隻,他不要,並說:「出家人不貪心,一隻就好。」他把身上的竹桶取下來,放在桌上,跑出去了,大師以為他出去小便的,並派人同他去,可是一走出門就不見人了,前後左右,遍尋不見。最奇怪的是那只竹桶裡,大家好奇看桶裡藏的什麼?倒出來一看,是一朵最新鮮的白色蓮花,就像剛從蓮花池裡採出來的一樣。當此苦寒的朔北之野,竟有這樣一朵出污泥而不染的新開放的蓮花,這不是文殊菩薩示現,又是誰呢!


沙中頓現甘泉水

再一件不可思議的神異,是大師(章嘉活佛)朝南五台的時候,大師說他一共朝南五台有十八次之多,那一次是第十三次吧?

那次隨從去的人很多,並且還有駝馬之類,天氣又熱又燥,不知怎的,忘記帶飲水,走到中途,口渴得不得了,當時一滴水也沒有,大家四處為我設法找水,只有我(章嘉活佛)一人留下看東西,等了一會兒,他們沒有回來,我取了一隻瓷碗,沿著山石邊尋水,有時有水從山石中冒出慢慢的流下來,可以用碗取一點水解渴,可是這樣找山石流水還是沒有。後來忽然在沙漠上發現了甘泉,那是一塊水塘,裡邊的泉水,清淨湛然,一點混濁也沒有,看到這種清泉水,心中不免自然而然的也清涼起來了。

我(章嘉活佛)拿碗彎身取了一碗水吃下去,這時的身心,頓然清涼。正當我喝水時,對面來了三位漢僧,炎夏的天氣,他們還都是穿的新棉襖,也不熱也不流汗,我看到他們三人來了,我很歡喜的請他們喝水,他們每人也喝了一碗,然後,再取一碗,然後再取一碗請我喝,併合掌稱謝而去,我又把第三碗水吃下。

忽然想起大眾,他們恐怕還沒有找到水,我就去找他們快來這裡喝水。說也奇怪,當我找到他們回來,這裡的一滴水也沒有,連水塘也不見了。可是我吃水的那只碗還在那裡,碗中還留著一點水未喝盡,地下沙土上,還留有一滴一滴的水漬,分明在那裡。最奇怪就是剛才所見的水塘,也成為沙漠地,根本就沒有水塘的樣子,同時再派人去找那三位漢僧,也沒有了。

大師(章嘉活佛)這故事與玄奘大師去印度求經時,中途在沙漠得水是一樣的情形,可謂不可思議,這一定是文殊菩薩顯聖,現出水來解救大師,更見大師之道德感召,不然為什麼隨去的人都無福飲到清泉甘露呢?

大師(章嘉活佛)說他從上午吃下這兩碗涼水,一直到第二天,還感覺通身清涼有說不出的輕安和暢適。

在屏東東山寺(註:今日屏東佛教重鎮東山寺的「安樂塔」仍有供養章嘉活佛舍利),也有一次輕快的境界,大師說那天從中午十二時至下午六時,共有六小時的時間,境界特別好,大師他自己說,已有二十年沒有見此好境界了,心如止水,雖然也有人來客訪,為青年們題紀念冊,可是絲毫沒有動心,這又是何等功夫?奇怪的那一天夜裡,陳靜軒所用的大照相機給小偷光顧去了,價值一萬多塊錢,大師若無其事的,一點聲色也不動,他說大陸上我所損失的財產是無法去算的,這一點又算得了什麼?何況是身外之物。然而更奇怪的那架照相機又在圍牆下面給人發現了,小偷既然光顧去了,為什麼又不帶走,是否是護法神和大師密行道力的作用,亦未可知,可是大師那種得之不喜、失之不憂的海量,亦非尋常人所能做到的。

大師這些不可思議的境界,當時我就想為文發表,以彰其德,然而恐怕有人要說我又在說神異怪誕之事,同時也未得大師同意不敢多事。

現在大師火化後種種的瑞象,成千成萬的五色舍利出現了,這時我再來說這些話,讀者們一定會更相信大師所說的和我所寫的都是「真語者,實語者」了。


編者按:「七世章嘉活佛」與「十九世章嘉活佛」是藏傳活佛轉世的不同說法,即第一世從哪裡算起,其實說的是同一個人。




南亭法師贊淨空法師恩師章嘉大師


章嘉大師不僅是以邊疆領袖而為政府所倚重,還有為人所不可及的德學,同時也具有「人不知而不慍」的風度,慎於語言,不求人知。至於他的德量,雍容而和厚,沒有是非之心,沒有威福的觀念,這都是他人所不可企及的。

——南亭法師文章摘錄




護國淨覺輔教大師章嘉呼圖克圖舍利塔碑記


印順法師

章嘉呼圖克圖,迦當鉅子,蒙疆教宗,位居四大喇嘛之一。鷲峰記別,乘願再來,震旦緣深,受封累葉,其本誓神德,固非常情之所可測也。大師誕降青海,幼著神聰。九歲,言遊帝都,繼膺章嘉呼圖克圖之封位。靈奇穎悟,譽滿京華。迨長,教通五部之深廣,學窮四續之精微,行秉菩薩比丘之儀,力修中觀瑜伽之要。化孚僧俗,望重盟旗。辛亥鼎革,擁戴共和,北伐完成,翊贊樞府,受封號曰淨覺輔教大師。值國運屯邅,中經抗戰戡亂諸役,大師效忠國家,號召邊遠,伸張大義,屏斥異端,雖敵寇之脅誘兼施,而護國佑民之本懷不忒。勝利還都,增錫尊號曰護國淨覺輔教大師,飛錫臺灣,弘教牖民,孜孜不倦。殫忠誠於國族,崇德望於人寰,方知古昔,雖寶誌之居梁,佛圖澄之在趙,蔑以加焉!大師宣化蒙旗,普施法雨。主持中國佛教會,領表緇流,歷時十載。化行鯤島,與會東瀛。聿揚國光,嚴遣魔外。迎奘公之舍利,啟末劫之法筵。體空有之一如,融政教而無礙。信乎獅子嚬呻,非野幹行跡之可比也!化緣既畢,遂返冥真,時民國四十六年三月四日,世壽六十有八。政府禮隆追悼,自總統以及各院部會首長,均親臨致祭,哀動朝野,悲感緇素,身後殊榮,唯唐之玄奘差堪比擬。荼毘得舍利六千,璨若聯珠,攢同結蕊。自非乘通致化,歷劫行深,寧有泯跡權俗,而殊祥異端若斯之盛者乎!政府明令褒揚,追崇玄德,為建舍利塔於北投之福壽山。瞻貞石之巍峨,緬靈風而仿佛。於戲!聖德靡涯,悲願何極!眾生待度,當乘倒駕之慈航,密行難知,且記化跡之崖略云爾。




章嘉大師示寂五十周年紀念冊《源遠流長》序


淨空法師

今年是章嘉大師示寂五十周年,大師是我學佛啟蒙的恩師,承蒙恩師指示成佛之道,飲水思源,深深感恩。學佛至今五十六年,講經教學四十九年,能在佛法中得到一些真實受用,都是在老師會下三年所奠定的堅實基礎。

章嘉大師,在蒙藏地區,當地人不稱他「大師」,而尊他為「呼圖克圖」。「呼圖克圖」是蒙古語,有「明心見性」、「生死自在」之意。藏傳佛教中,黃教的四大呼圖克圖(一般稱為「四大喇嘛」),包括前藏的達賴喇嘛、後藏的班禪、外蒙古的哲布尊丹巴,及內蒙古的章嘉呼圖克圖。章嘉呼圖克圖,是藏傳佛教內蒙古地區最高的活佛(即宗教領袖),通常被視為文殊菩薩化身,與外蒙古的「哲布尊丹巴呼圖克圖」,並稱為蒙古兩大活佛。根據相關傳記的記載,章嘉呼圖克圖至今共轉十九世。我的老師,於清光緒十六年(西元一八九ま年)出生於青海省。本名「羅桑班殿丹畢蓉梅」(意譯善慧吉祥教燈)。三歲時即被認定為第十八世章嘉活佛的轉世靈童,迎入朝藏寺,後隨經師達齊劄木蘇學習佛法。七歲出家,並舉行第十九世章嘉呼圖克圖坐床大典。九歲時,即被迎請進京供養,獲清光緒皇帝及慈禧太后冊封,繼位為章嘉呼圖克圖第十九世。

章嘉大師的教化區域,擁有內蒙四十九旗及青海二十九旗的廣大信徒。他所管轄的寺廟,在蒙旗內有三百多所。此外,在北京、遼寧、熱河、綏遠、察哈爾、多倫、青海和山西五台山等地,都有屬於其主管的寺廟。每一寺廟所住喇嘛,多的有三、四千人,少的也有三、四百人,約十萬喇嘛,都是他的出家弟子,他是內蒙人民信仰的中心。

章嘉大師是慈禧、北洋軍閥及蔣中正三朝國師,備受殊榮,曾受清德宗敕封「劄薩克大喇嘛」之號,及「普善廣慈大國師」之印,並駐錫北京。一九一二年以後,民國成立,章嘉受到政府尊崇如故,先後受封「宏濟光明」、「昭因闡化」、「護國淨覺輔教」等德號。歷任蒙藏委員會委員、總統府資政等職。對臺灣早期佛法的弘傳、流布,具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力。他老人家博學多聞,精通漢、滿、蒙、藏語文。雖位居高官,仍嚴持戒律,慈祥誠敬,親切和藹,處在他老人家身邊,即使不說話,也感到特別的平靜安穩。

我在二十六歲時,方東美教授告訴我,「佛是大哲,佛是聖哲;佛經是高等哲學,學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這才開始學佛,看佛經。接觸佛法不到一個月,承蒙鄰居敏孟經(清朝末年蒙族的一位親王,人稱「敏親王」)的介紹,認識了大師。雖然我親近大師的時間不長,僅有三年,但影響至深。方老師介紹我入佛門,但未知其詳。章嘉大師教導我讀《釋迦譜》、《釋迦方誌》,才真正認識世尊。在李炳南老師會下學習經教十年,示以「至誠感通」,若不是章嘉大師教我「看破、放下」,為我奠定而後學佛之根基,雖有十年經教學習,也得不到如此大的受用。

「知恩報恩」確實為世出世法成就的基礎。中國五千年文化綿延至今,其根本即在於父母恩、師長恩。鴉反哺,羊跪乳,人若不知恩義,禽獸尚且不如,何能成佛?我們的身命得之於父母,法身慧命則成就於佛陀、師長,恩德宏深,愈思回報,則愈感恩深難報。今日全球氣候異常,天災人禍不斷,動亂衝突頻繁,究其根本,均是人心不善所致。人心不善,根源於疏失聖賢教誨,使人心趨向自私自利而莫知回頭。是故古聖先哲,無不教導人民以孝敬父母、奉事師長的赤子之情,漸次擴充為對一切眾生的真誠愛心、道德仁義。故知,「孝敬存心,知恩報恩」確實是成聖成賢的根本;是息災滅禍、萬善萬德的起始;是幸福人生、和諧世界的源泉。我們深深期望,學佛大眾皆能發大願心,為社會、為眾生作最好的榜樣,使人心歸向純淨純善,化災禍於無形,世界恢復真正的安定和平。唯有身體力行老師的教誨,才得報知遇之恩少分耳。

——西元二まま七年二月於香港




緬懷師恩——淨空法師跟隨章嘉大師學佛的因緣


章嘉大師是淨空法師學佛的第一位老師。淨空法師接觸佛法不到一個月,就承蒙鄰居敏孟經(清末蒙族的一位親王,人稱敏親王)介紹他認識章嘉大師。當時淨空法師二十六歲,尚有工作,因此,只有星期天可向章嘉大師請教。章嘉大師非常慈悲,每星期為淨空法師授課一至兩小時。淨空法師接受章嘉大師三年的教誨,奠定往後修學的根基,其恩德永誌於淨空法師心中。


謹摘錄章嘉大師對淨空法師發人省思之教誨如下:

【學佛從哪裡學起?】

我初學佛的時候,第一次遇到章嘉大師,我就向他請教,我說:「佛法好,每個人都曉得,但是從什麼地方能入得進去?我們總希望很快就能得到。」他老人家教我六個字——「看得破,放得下」。我再向他請教「從哪裡下手?」他告訴我:「佈施」。放得下就是佈施,看得破就是智慧,這兩個方法是相輔相成的,愈肯放下,智慧愈增長;智慧愈增長,放下愈徹底。所以,學佛從哪裡學起?從佈施學起。不但身心世界能放下,最重要的是要把分別放下,把執著放下,把妄想放下,心才能真正得到清淨。

【如何學佛?】

我初學佛的時候,章嘉大師就教我念《釋迦譜》、《釋迦方誌》,這兩部書就是釋迦牟尼佛的傳記。知道佛怎麼存心、怎麼生活、怎樣待人接物,才能學佛。

【如何過自在隨緣的生活?】

我在學佛的時候,章嘉大師告訴我:「真正發心學佛、弘法利生,你的一生自然有佛菩薩照顧,什麼都不要操心。」這句話很有道理,什麼念頭都沒有,心地就清淨了,心地清淨自然就放光明。

【佛氏門中,有求必應】

章嘉大師告訴我,「佛氏門中,有求必應」。他說,有很多人求了沒有感應,不是不應,而是他求的不如法,如理如法的求,一定有感應。

【如何懺悔?】

章嘉大師教導我懺悔法門。什麼叫「懺悔」?能夠發現自己的毛病、過失,這在佛法裡叫開悟,悟了之後把毛病、習氣改正過來,這叫做修行。

【佛教重實質,不重形式】

我初學佛的時候,章嘉大師教導我「佛教重實質,不重形式」。實質是什麼?做到。如果我們只是形式上皈依,而沒有做到,佛絕不承認你是他的弟子,護法神也絕對不會擁護你,因為你不是佛弟子,你不是真正的善人。

【唵、阿、吽的真義】

淨空法師曾向章嘉大師要求墨寶,他老人家用藏文寫了三個字「唵、阿、吽」。大師解釋「唵」是身,包括法身、報身、應化身;「阿」是口;「吽」是意,我們起心動念、言語造作,要保持像蓮花一樣清淨,出污泥而不染。

【如何做到和睦相處?】

章嘉大師跟伊斯蘭教的首領,關係非常密切,非常友好,彼此互相尊重,互相協助,我跟他老人家三年,這是我親眼看到的。這是什麼原因?是教育。能夠與不同的族群、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宗教和睦相處,不是政治的力量,也不是軍事的力量,科技和經濟也都做不到,只有教育。

【戒律是佛菩薩的生活水準】

章嘉大師他老人家圓寂的時候,我在他火化爐旁邊搭了一個帳篷,我在那裡住了三天三夜,那幾天我認真的想,我跟老師三年當中,他教了我什麼?「戒律很重要!」這句話印象最深刻。為什麼章嘉大師強調這句話?因為戒律是佛菩薩、聖人的生活水準,我們要成聖成賢、成佛菩薩,就要跟他們達到相同的生活水準,我明白這個道理之後,才開始讀《戒經》。《戒經》的原則就是「諸惡莫做,眾善奉行」,善惡的標準不是依世間的人情世故,那是會改變的;善惡真正的標準是與自性性德相應,也就是與清淨、平等、覺相應,所以是不會改變的。

【如何持戒?】

我在最初學佛的時候,章嘉大師就告訴我:「戒是基本,學一條就受一條。」他不主張到戒壇去受戒,而是教我自己去讀,哪一條做得到,就發心做哪一條,做到之後,再發心做下一條,這叫真正受戒。

【淨念相繼】

念佛功夫不在口念,而是心中有佛。真正念佛人在工作、應酬中,佛號也不中斷。但是念出聲音,妨礙他人,所以金剛持是最好的方法。口念佛,但沒有聲音,就是「金剛持」。章嘉大師就是用這種方法,他接見任何客人,除了說話之外,手上掐念珠不曾中斷,口裡持咒也不中斷,真正是二六時中不間斷,這個難得!

【什麼人有資格學密宗?】

密宗是大乘佛法裡面最高層的一個階段。什麼人有資格學密宗?章嘉大師說要從戒律學起,因戒得定,因定開慧,慧開了之後,才有資格學密。換句話說,定慧沒有相當的基礎,實在沾不得。

【知難行易】

章嘉大師教導我,佛法的總結論就是「知難行易」——明瞭很困難,真正做到很容易。真正理解,沒有做不到的;凡是做不到的,決定沒有理解。

【教學的善巧】

我佛學的根底是跟章嘉大師那三年奠定的,他規定我每個星期天跟他見一次面,時間兩小時,單獨給我講佛法。兩個鐘點裡,大師真正跟我講佛法的時間,最多不超過十分鐘,其餘時間,他就看著我的眼睛,以後才曉得這是訓練定。我一生當中親近很多善知識,章嘉大師用的方法巧妙,我完全被他那種氣氛攝受了。他講的開示雖然簡短,卻很有力量,聽了之後,一生都不會忘記,的確受用!

【扶鸞的真相】

我初學佛的時候,請教章嘉大師有關扶鸞的事情,他告訴我,那是靈鬼假借佛菩薩的名義,冒充佛菩薩,他也想修善,多半是勸人斷惡修善,但是小事靈驗,大事就不靈了。章嘉大師告訴我,因為慈禧太后和滿清政府的王公大臣都相信扶鸞,以致於國家的決策都不敢做主,都取決於扶鸞,所以滿清亡國,就是亡在扶乩上。

【心淨自然涼】

李炳南老師說章嘉大師的境界我們不曉得,但是最低限度,我們可以從外表觀察到他得到清涼自在,因為西藏的喇嘛衣服很厚,在臺灣的夏天,他還是穿那麼厚的衣服,而且鞋子像靴子一樣,別人穿的單薄還要搧扇子,他從來沒有搧過扇子。有人問:「章嘉大師,你熱不熱?」章嘉大師說:「心淨自然涼。」

【章嘉大師的身教】

一、章嘉大師行住坐臥,真的如佛經上講的「常在定中」,而且言語非常簡單,音聲洪亮,讓你聽了他的話,永遠都不會忘記。

二、章嘉大師當年在世,雖然是政府裡面很重要的人物,但是他跟我說過:「我對這些一點興趣都沒有,但是他們拉著沒有法子,只好去應酬應酬。」他心清淨,絕對沒有這些虛榮的念頭。

三、我跟章嘉大師學佛三年,三年當中,我不曾對他供養過一分錢,反而有時候上課上的比較晚,中午他會請我吃飯。如果有一次、兩次沒去上課,他就會找人來看我,問我為什麼沒去?是不是生病了?還是有別的原因?他這麼關心,我就不能不去了。所以,真正善知識是非常慈悲的。

——章嘉大師示寂五十周年紀念冊《源遠流長》



《若要佛法興 唯有僧贊僧》01
《若要佛法興 唯有僧贊僧》02
《若要佛法興 唯有僧贊僧》03
《若要佛法興 唯有僧贊僧》04
《若要佛法興 唯有僧贊僧》05
《若要佛法興 唯有僧贊僧》06
《若要佛法興 唯有僧贊僧》07
《若要佛法興 唯有僧贊僧》08
《若要佛法興 唯有僧贊僧》09
《若要佛法興 唯有僧贊僧》10
《若要佛法興 唯有僧贊僧》11
《若要佛法興 唯有僧贊僧》12
《若要佛法興 唯有僧贊僧》13
《若要佛法興 唯有僧贊僧》14
《若要佛法興 唯有僧贊僧》15
《若要佛法興 唯有僧贊僧》16
《若要佛法興 唯有僧贊僧》17
《若要佛法興 唯有僧贊僧》18
《若要佛法興 唯有僧贊僧》19
《若要佛法興 唯有僧贊僧》20
《若要佛法興 唯有僧贊僧》21
《若要佛法興 唯有僧贊僧》22
《若要佛法興 唯有僧贊僧》23
《若要佛法興 唯有僧贊僧》24
《若要佛法興 唯有僧贊僧》25
《若要佛法興 唯有僧贊僧》26
《若要佛法興 唯有僧贊僧》27
《若要佛法興 唯有僧贊僧》28
《若要佛法興 唯有僧贊僧》29
《若要佛法興 唯有僧贊僧》30
《若要佛法興 唯有僧贊僧》31
《若要佛法興 唯有僧贊僧》32


《古今寺廟巡禮 恭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