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別:】 名人傳記 【篇名:】 《若要佛法興 唯有僧贊僧》08昌臻法師:淨空法師告訴我們

《若要佛法興 唯有僧贊僧》08宏琳法師

昌臻法師:淨空法師告訴我們——


昌臻老法師是國內弘揚淨土法門最著名最有影響力的當代高僧之一,四川樂至報國寺方丈。老人家是巴蜀禪門巨匠百歲高僧離欲上人圓寂前選定的唯一接班人,一生誠敬實修,專弘淨土。老人家提出的修行綱領是:「一門深入,長時熏修,老實念佛,求生淨土」;「深信因果,學佛先學做人」(引自隆盎、隆萱《持戒修行的楷模弘法利生的典範——追憶上昌下臻法師》一文)。其宗旨與淨空老法師完全契合。昌臻法師的開示中,經常講「淨空法師告訴我們……」、「淨空法師說……」。老人家自幼學佛,親近過許多禪宗、密宗大德,儒佛兼通,學識淵博,卻如此謙恭,尊敬有德,令人感佩嘆服!

昌臻法師講法時推崇淨空法師

◎昌臻法師開示:

淨空法師提倡要活念活用,這個方法很好!

怎樣降伏煩惱?淨空法師告訴我們一個秘訣他說不怕念起,只怕覺遲。阿彌陀佛就是覺嘛,不管是什麼念頭,惡念也好,善念也好,只要念頭起來你立刻就換成阿彌陀佛,決不能第二念還是妄念。這個就是念佛的秘訣,這個話很有道理,不怕念頭多只怕我們覺悟得慢。雜念一起,你馬上換成阿彌陀佛。第一念是妄念,第二念就是正念了,這樣子妄念就不可能繼續下去了,用功就要這樣用。淨空法師說你能夠用念佛來解除妄念,這樣子來用功,你自己觀察,用不上一個月,你的心就清淨了,你的煩惱就減少了,用上三個月,就上軌道了,你的功夫就得力了,用上兩三年你的功夫就成片了。成片就是半小時,一個小時,二個小時你都沒有妄念,或妄念很少很少,只有一兩個妄念,功夫就是一片一片的,妄念被伏住了。當然到了這個時候,雖然煩惱的根子還存在沒有除掉,但煩惱已經不起作用了,就不起現行,只要有了這種功夫決定往生。他說這個秘訣非常之好,希望大家都能這樣做,可以消除妄念,可以伏住煩惱,可以得到很大的受用哇。我們念佛就是要越念煩惱越少。如果說越念煩惱越多,脾氣越大,那不是佛法不對啊!你自己沒有對,你又在念佛,你又不克服你這些貪瞋癡種種的煩惱習氣,那當然不行啊!

◎《正助雙修與理事雙修》1996年秋佛七總結,昌臻法師講話:

淨空法師說:「教理不明,修行就不得力,說個不好聽的話,就是盲修瞎練,一定要懂理,否則不能成就。凡夫終日忙碌,應酬既多,回家又不攝心靜慮。雖然每日早晚兩課,而心中未曾一刻安寧,儘管念佛,妄念依然壓倒正念(就是念佛的心);也從不體會到離一切相(就是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修一切善法等道理。因之,修行多年,仍然心隨境轉,自己做不了主,得不到佛法的益處」。確實如此。為什麼有人修學佛法多年以後,竟去學邪門歪道?就是不懂得「心外無法」,而去想「心外求法」,追求神通,這主要就是不明理造成的。淨空法師說,在一切經典中,《華嚴經》、《法華經》是圓教一乘大經,是經中之王。而《華嚴經》講到最後,一生成佛了。怎麼成佛的?念佛往生淨土成佛的。菩薩十大願王,導歸極樂,這才圓滿成佛;華藏海會,四十一位法身大土都是這樣圓滿的。《阿彌陀經》是《華嚴經》的總結論、總歸依。

◎《以折服現行煩惱為修心要務》昌臻法師講話:

當代的淨宗大德淨空法師也說:「學佛是修心。修正行為容易,修心難啦!」我們無始以來煩惱習氣太重了,妄念從來沒有間斷過,心一動就是造業。《地藏經》上說:「閻浮眾生,起心動念,無不是業,無不是罪。」所以,趕快要把這起心動念轉成阿彌陀佛,把我們的染業轉變為淨業。你會轉,這就是修行,這是真正的修行。他還說:「修行不是一天到晚念經、念佛、磕頭,不是在形式上,那是做的表面工夫,在起心動念處下工夫。念頭才起,就轉成佛號,這叫做從根本修。」這說明了修行的下手處在這裡。我們平常注意了身業就是行為,注意了語業就是語言,一般都沒有注意意業,所以我們往往滿足於每天功課完成了,認為這個就是修行了。當然,不是說這樣做不對,而是說只做這些就不夠。因為沒有抓住關鍵,沒有修心,沒有在起心動念處痛下工夫,這樣就不能改掉我們多生累劫的煩惱習氣,就不能消除貪瞋癡。

◎《一句佛號一部經一生成就》昌臻法師講話:

淨宗大德淨空法師在講《普賢行願品》時,他也有一段開示,他說,我們這一生,真正要想往生,要有百分之百的把握,就是一個「專」字,沒得別的訣竅,就是專。你要專信,來建立信心;專願,一定要發願求往生淨土,而且要發大願,發菩提願;專念就是念一句佛號,這就成功了。你真正做到了,三個月就可見效果。這個效果你自己就有感受,這絕不是虛無飄渺的,自己就能夠驗證。這段開示說得很好,說明你專到了極點,你就通了,跟阿彌陀佛掛上鉤了,電源接通了,你就得到了阿彌陀佛的加持,自然就容易感應道交,那還愁不能往生嗎?所以念佛法門沒有別的訣竅,訣竅就是專。

◎《佛說阿彌陀經》講記昌臻法師講述:

反過來說如果我們不老實,信不深,這樣也想學,那樣也想學,這部經也念,那部經也念,這樣咒也念,那樣咒也在念,這樣法門也修,那樣法門也修,樣樣都搞,搞成一個雜貨攤子,這樣很危險的。淨空法師有一個很形象的比喻,他說:「一顆炸彈掉在你面前了,因為你學的東西很多,就要去考慮念什麼經,什麼咒才好,念大悲咒嗎?念楞嚴咒嗎?等你還沒有想好,轟的一聲炸彈都爆了」。這是個比喻,但很能說明問題,在緊急關頭,在臨命終時,越簡單越好。這個問題說明了不是要抓得多,而是要一門深入,要老實念佛,不換題目,這個教導非常重要啊。大家都應該很好的認真領會,認真的依教奉行,這樣子才能得到受用。

◎《淨土法門的「十六字」綱領》昌臻法師講述:

淨空法師也說,你若能勸兩個人念佛,這二人往生了,那麼在你臨命終時,這兩人一定會同阿彌陀佛一道來迎接你。這說明了只要你能勸一個人往生,就憑這一條,你也決定能往生。實際上,我們自己能夠認真地多勸人修淨土法門,這種發心,就與阿彌陀佛一樣。你的心都與阿彌陀佛是一樣的了,你不往生,朝哪裡走?往生就是心嘛,這個軀殼是去不了的啊!所以說用不著怕多做弘法利生的工作會耽誤功課,不能往生,這是凡夫知見。

◎《修念佛法門有密切關係的問題》昌臻法師講:

怎樣降伏煩惱?淨空法師告訴我們一個秘訣,他說不怕念起,只怕覺遲。阿彌陀佛就是覺嘛,不管是什麼念頭,惡念也好,善念也好,只要念頭起來你立刻就換成阿彌陀佛,決不能第二念還是妄念,這個就是念佛的秘訣,這個話很有道理,不怕念頭多只怕我們覺悟得慢。雜念一起,你馬上換成阿彌陀佛。第一念是妄念,第二念就是正念了,這樣子妄念就不可能繼續下去了,用功就要這樣用。

昌臻法師簡介

昌臻法師(1917-2009)當代淨土宗高僧,俗名張妙首,生於成都書香門第。幼年受家庭影響學佛,1946-1949年任四川西充縣縣長,1950年任教於四川省林學院。早年追隨成都大慈寺聖欽老和尚參禪,又皈依普欽上師學密,後閱《印光法師文鈔》,自覺契機,遂潛心淨業。八十年代,參加編修《四川省佛教誌》,任教於文殊院空林佛學院。1992年四川樂至報國寺107歲高僧離欲上人圓寂前,急電尚為居士身的昌師速來寺中。至寺上人已端坐而終,方知上人將寺院託付己身,再三推辭不得,以七十四歲高齡,於上人法體前披剃,至洛陽白馬寺受具足戒。昌臻法師繼承離欲上人遺志,以持戒修行為要務,以弘法利生為己任,專修專弘念佛法門,主辦淨宗弘法人員培訓班,定期舉行念佛七,主編刊物《蜀中淨土》,應邀在四川各大寺院,佛學院講經開示,受到四眾弟子的尊敬,樂至報國寺也由師而成為蜀中最有影響的淨土道場之一。

2009年12月26日,師預知時至,在念佛聲中如入禪定,自在往生,世壽九十二歲。圓寂十二小時後身體柔軟,頂有餘溫,面色紅潤。荼毗得五色舍利子、舍利花千餘枚,有多種開示錄存世。

【附錄】高高山頂立,深深海底行

——憶恩師上昌下臻老和尚修行生活點滴摘錄(節錄)

作者:釋隆宣

師父出生在四川一個非常有德行的名門望族,從小受到嚴格良好的教育。他經常也會給我談一些他祖輩父輩們的逸事,我們從側面深感他先輩那種「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濟世情懷。他的家訓是「謙讓、和平、恭敬、吃虧、受氣、耐煩。」這也造就了師父一生圓滿的人格。在他身上看不到一點瑕疵,但並不因此給人高不可攀、敬而遠之的感覺。相反,那種平易近人、謙虛儒雅的風格,令一切眾生都歡喜接近,感覺就是一位普通的老爺爺、老父親。他道德高尚,文章底蘊深厚,經歷如此傳奇,卻從不因此而自負,也從來不提過去的風光;每當我們間接知道他過去的某項陰德,向他詢問的時候,他總是輕描淡寫的一帶而過。他口中常談的就是「學佛先學做人,諸惡莫做,眾善奉行」。每天想到的是如何完善自己的人格,如何幫助人、利益人,對自己嚴格要求,真修實行。一九六零年師父由於信仰開始吃素,那正是三年自然災害國家最困難的時期,為了不影響別人,他仍然集體伙食,如遇吃肉他也一樣打回去,等到半夜、夜深人靜再端出去與眾生結緣,直到八九十年代別人才慢慢知道這段經歷。八十年代有一次他在文殊院突然半夜生病吐血,命在旦夕,寢室的隔壁都有人住,只要自己輕輕一敲木板牆壁,鄰居就會起來,但想到半夜三更會麻煩別人,他一心念佛,絕不聲張。直到一月後他侄女去看望他,發現有沒洗淨的血漬,追問下他才悄悄告訴侄女,並囑咐不要告訴別人。師父工作過的都江堰林校校長戴庭海一提到師父就激動不已,說:「師父在林校作校醫時,真是上下一致讚歎啊。不管任何人和他交談,只要你不離開,哪怕他再忙再急,他都沒有一點不愉悅的臉色。更不說他先離你而去。」

師父對別人的囑託卻是一言九鼎,他75歲被離欲上人選作樂至報國寺住持,據說上世紀1985年,當時師父因寫《四川宗教誌》,接觸離欲上人後,上人就要當時還是居士的師父將來接班。師父說自己七十多了,也不可能出家了,而且師父當時正在文殊院空林佛學院、昭覺寺四川佛學院任課,並說文字教學是自己的長處,管理寺院,特別是僧團就沒有經驗了,不敢承當。師爺說:「你有福德,還很年輕。」面對一位百歲老人,師父也不能再深辯,只暗暗下決心,將來找一位德才兼備的人來頂替。後來又交往過兩次,師爺上人仍是交代將來報國寺的發展、規劃。哪知師父還沒找到合適人選,1992年3月15日,上人在圓寂前兩天親自擬好電報:「成都文殊院張妙首居士,我欲病,請速來報國寺有要事相商」交與郵局發出。離欲上人也許清楚,當師父趕來後,未必接班。因此,發出電報後,召集全寺僧眾開會,宣佈:「我已找好了接班人,就是現在成都文殊院佛學院上課的老師張妙首,法名都取好了,你們要像對我一樣對待他。」當師父趕到時,他已坐著圓寂了。一位75歲的老人,被硬逼對著上人的遺體剃發管理寺務。一月後拿著離欲上人生前給他開好的號條去河南白馬寺受具足戒。當時古稀之年的他,既要在佛學院任課,又要管理報國寺,以後還承擔樂至、內江、資陽佛協的工作。那時的寺廟百廢待興,兩年以後,就連當時任四川佛教協會會長的遍能老和尚也看不下去了,勸師父放棄這邊寺廟,繼續教佛學院。師父當時也覺得自己很適合也喜歡在佛學院上課。管理僧人、建設寺院,難度確實很大,但既然接受了離欲上人的遺囑,就不能考慮自己的喜好,學佛先學做人,於是毅然辭去了佛學院的教務工作,一心赴到了報國寺的僧團建設、老年安養院建設、寺院建設。「仰止唯佛陀,完成在人格,人成即佛成,是名真現實。」師父一直是這樣做的,因此才有今天的樂至報國寺。




《若要佛法興 唯有僧贊僧》01
《若要佛法興 唯有僧贊僧》02
《若要佛法興 唯有僧贊僧》03
《若要佛法興 唯有僧贊僧》04
《若要佛法興 唯有僧贊僧》05
《若要佛法興 唯有僧贊僧》06
《若要佛法興 唯有僧贊僧》07
《若要佛法興 唯有僧贊僧》08
《若要佛法興 唯有僧贊僧》09
《若要佛法興 唯有僧贊僧》10
《若要佛法興 唯有僧贊僧》11
《若要佛法興 唯有僧贊僧》12
《若要佛法興 唯有僧贊僧》13
《若要佛法興 唯有僧贊僧》14
《若要佛法興 唯有僧贊僧》15
《若要佛法興 唯有僧贊僧》16
《若要佛法興 唯有僧贊僧》17
《若要佛法興 唯有僧贊僧》18
《若要佛法興 唯有僧贊僧》19
《若要佛法興 唯有僧贊僧》20
《若要佛法興 唯有僧贊僧》21
《若要佛法興 唯有僧贊僧》22
《若要佛法興 唯有僧贊僧》23
《若要佛法興 唯有僧贊僧》24
《若要佛法興 唯有僧贊僧》25
《若要佛法興 唯有僧贊僧》26
《若要佛法興 唯有僧贊僧》27
《若要佛法興 唯有僧贊僧》28
《若要佛法興 唯有僧贊僧》29
《若要佛法興 唯有僧贊僧》30
《若要佛法興 唯有僧贊僧》31
《若要佛法興 唯有僧贊僧》32

《古今寺廟巡禮 恭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