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別:】 學佛行儀 【篇名:】 淨空法師:釋迦牟尼佛一生隨緣度日(有影片)

釋迦牟尼佛一生隨緣度日(有影片)



念老的註解,『從於所受用』一直到「不希求想,表彼土菩薩平等遊於十方佛剎,於所受用,皆不著取」。這也是我們應當要學習的。學佛目的是要超越生死輪迴,證得圓滿菩提,這是學佛的目的。如果對於三界有所取著,那就變成障礙。世間人見色聞聲都會起心動念,我們也不例外,比人稍微好一點,我們有警覺性。

沒有學佛的時候,沒有這個警覺性,學佛之後,有了這個警覺。警覺要真正能夠把取捨放下。取捨放下行不行?行。釋迦牟尼佛最初就把榜樣給我們立下來了,他老人家一生隨緣度日。這隨緣自在,我們現在人所說的,沒有嗜好,什麼都好,沒有一樣不歡喜,這種生活態度是正確的。「於所受用」,無論是物質上的受用、精神上的受用,統統都隨緣,沒有要求,也不過分,心裡面沒有執著。

人在世間福報不一樣,有福報的,在佛門裡面講有很多供養來,我們自己受用的真的是非常有限,這些供養大家受用,這是正確的。可是大家受用這些供養,要能消化得了。用什麼來消化?用修持來消化。真有修持,天天真有進步,這才能夠接受這些供養,道場每一個人都如是。如果沒有修行,還搞貪瞋痴慢,接受這個供養,將來要還債的。

祖師講得好,「施主一粒米,大如須彌山;今生不了道,披毛戴角還」,這些話不是說玩笑的,完全是事實。在淨土宗,我們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這都還了,這都成就施主的功德跟福德。他不著相,屬於功德;他著相,屬於福德。所以學佛確實應當以釋迦牟尼佛為標準,向釋迦牟尼佛學習。

我非常幸運,學佛的時候遇到章嘉大師,這些基本的概念都是章嘉大師教導的。老師非常慈悲,對後學非常愛護,防非止過這些教誨時時提醒,我們的心裡有個警覺性。在那個時代,我們初學佛,沒有福報,生活非常簡單,也非常辛苦,換洗衣服只有兩套,哪裡去旅行,有個小包袱打了,整個行李就背在身上,很輕鬆。

這晚年這麼多,幾十年弘法教學累積的一點福報,現在這個供養看到都害怕。所以記住老師的話,心裡頭不能有,十方供養誰需要就送給誰,到處分,到處都有。那我們自己的理念,完全不放在心上,放在哪個地方的就屬於那個道場常住的,他們都可以取用。可是每一個出家人都要明白一個道理,都要認真去修學,不辜負十方施主的供養。

他供養你是希望你成佛,你成佛,他就有福報,你成不了佛,他的福報就落空,那這裡頭就有因果。所以經論上常常教我們,於所受用,皆不著取。著是著相,取就是我們今天講的佔有,於一切萬物,無論是精神生活、物質生活,不要有佔有的念頭。

我常說不要有控制的念頭、不要有支配的念頭,這些念頭都沒有。這些話都是早年章嘉大師教的。我們這個心能有一點清淨,修學能有一點進展,全靠這個,決定不能讓貪瞋痴慢疑起來。這個我們知道,叫六種根本煩惱,斷煩惱要從根本下手。

文摘恭錄—淨土大經科註(第三九0集)2012/6/21 檔名:02-037-0390





《古今寺廟巡禮 恭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