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嚴•說鬼》 新竹1名行動不便的80歲彭姓阿嬤,跟團到花蓮林田山林業園區旅遊,但她下午4點上完廁所後卻失聯,調閱監視器發現,彭阿嬤出廁所後毫不猶豫轉產業道路往山裡走去,步伐還相當快,連兒子都覺得奇怪「平常腳不方便,不曾走這麼快」。
台灣過去曾多次出現在山區走失的年長者,過不久後又從某處突然出現,但呈現精神恍惚狀態被人發現,常被歸類是遇上台灣民間傳說的「魔神仔」。家人儘管不相信有「魔神仔」或「芒神」傳說,林田山林場也依民俗信仰在山上放鞭炮,希望驅除妖魔鬼怪。失蹤第4天上午10時許終於找到了!當時阿嬤就坐在大石頭下乘涼,看起來有點疲累一點,但人平安無事。只是阿嬤怎麼會自己獨自前往山區,平常行動不太方便的雙腳,為何又好像全好了,讓家屬欣喜之餘,也都很納悶。
------------------------------------------------------------------- 眾多佛經裡《大佛頂首楞嚴經》這一部經,在中國來說是很重要的一部經,所謂「成佛的法華,開慧的楞嚴」。此經內容包含禪宗的明心見性、天台宗的止觀論、密宗的壇場密咒、淨土宗的念佛法門、法相宗的唯識論及律宗的戒律修行等各流派的核心教義。古人亦曾云:「自讀首楞嚴,從此不看人間糟粕書」,可知佛道中人對《楞嚴經》有多推崇備至。
此經對於鬼道之描述約略分為十大類:1.怪鬼、2.魃鬼、3.魅鬼、4.蠱毒鬼、5.癘鬼、6.餓鬼、7.魘鬼、8.魍魎鬼、9.役使鬼、10.傳送鬼。對於這些鬼眾成因及行狀,請看以下經文及略說:
若於本因,貪物為罪,是人罪畢,遇物成形,名為怪鬼。 若於往昔,以貪求財物為罪者,是人受罪既畢,而出地獄,仍依貪習,遇物生貪,附之成形。故有依草附木,成精作怪之類,名為怪鬼。 貪色為罪,是人罪畢,遇風成形,名為魃鬼。 若於往昔,以貪求美色為罪者,是人受罪既畢,而出地獄,仍依淫習,心愛遊蕩,遇風成形,名為魃鬼。魃為女鬼,亦曰女妖。 貪惑為罪,是人罪畢,遇畜成形,名為魅鬼。 若於往昔,以貪求誑惑為罪者,以是受罪既畢,而出地獄,仍依誑習,遇畜成形。故有狐狸野干,雞鼠成精之類,名為魅鬼。 貪恨為罪,是人罪畢,遇蟲成形,名蠱毒鬼。 若於往昔,貪求瞋恨為罪者,是人受罪既畢,而出地獄,仍依瞋習,懷恨在心,遇蟲成形。蟲謂毒蟲,如蟒蛇蜈蚣之類;附之蠱害於人,名蠱毒鬼。《灌頂》云:兩廣習妖術,令人成蠱脹者,即此鬼也。 貪憶為罪,是人罪畢,遇衰成形,名為癘鬼。 若於往昔,以貪憶宿怨為罪者,是人受罪既畢,而出地獄,仍依怨習,蓄惡欲雪,樂為衰敗,即遇衰成形。衰謂四時不正,陰陽衰敗之氣,散瘟行疫,名為癘鬼。 貪傲為罪,是人罪畢,遇氣成形,名為餓鬼。 若於往昔,貪求傲慢為罪者,是人受罪既畢,而出地獄,仍依慢習,常懷高舉,故遇氣成形。不得祭祀,名為餓鬼。 貪罔為罪,是人罪畢,遇幽為形,名為魘(ㄧㄢˇ)鬼。 若於往昔,以求貪誣枉為罪者,是人受罪既畢,而出地獄,仍依枉習,趣逐暗昧,故即遇幽成形。幽謂幽隱暗昧,陰陽不分之氣,附此成形,乘睡魘人,令其氣不得伸,名為魘鬼。 貪明為罪,是人罪畢,遇精為形,名魍魎鬼。 若於往昔,以貪求邪見,妄作聰明為罪者,是人受罪既畢,而出地獄,仍依見習,而無正慧,故即遇精為形。精,謂日月精華之氣,附以成形,顯靈異於川澤,為魍魎鬼。魍,謂其形暗昧;魎,謂其形不定也。抱朴子曰:魍魎山精,形如小兒,獨足善犯人,又好學人聲,迷惑於人也。 貪成為罪,是人罪畢,遇明為形,名役使鬼。 若於往昔,以諂詐誘人,貪成己私為罪者,是人受罪既畢,而出地獄,仍依詐習,遇明為形。明:謂咒術也,附以成形,聽役使,以作禍福;不知因中,以詐成己,今為咒術之所役使也,名為役使鬼。 貪黨為罪,是人罪畢,遇人為形,名傳送鬼。 若於往昔,以貪求朋黨,助惡興訟,而為罪者,是人受罪既畢,而出地獄,仍依訟習,遇人為形。即環師所云,附巫祝而傳吉凶者,是也。良以因中結黨,傳遞隱暗之事,而訐露於人,今為鬼亦附人,發洩傳說,吉凶等事,即名傳送鬼。
------------------------------------------------------- 由經文來看,台灣民間傳說的「魔神仔」應該就是經文所說「魍魎鬼」,而常聽說的「鬼壓床」是為「魘(ㄧㄢˇ)鬼」無誤,另外受道術之符咒驅使而能發生作用者應屬「役使鬼」..。其實,這些鬼道眾生就在我們週遭,不過也不用驚慌,豈不聞常言道:「人有三分怕鬼,鬼有七分怕人」。
心地正直、清淨慈悲,鬼神都尊敬你,怎麼敢傷害你?我們自己本身要是存好心、做好事,利益社會、利益大眾,鬼神決定護念你、擁護你。如果我們起心動念,是邪是惡,所作所為都是損害別人、損害社會,只顧自己的利益,小心「舉頭三尺有神明」。當然,養成時時持誦佛菩薩聖號;如「阿彌陀佛」、「觀音菩薩」、「地藏菩薩」..等,那利益就更大了,不但得諸佛菩薩護佑,鬼怪不敢近身,還能消宿業增福慧,豈不善哉。
延伸閱讀: 大佛頂首楞嚴經講義 第二十卷 圓瑛大師著、 大佛頂首楞嚴經講義、《身有•佛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