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光教科書第十一冊 -- 佛光學
第五課 國際佛光會的創會緣起
佛教乃僧俗四眾所共有,然而傳統佛教卻一直以僧團為主,因此使得廣大信眾的力量未能完全動員,而且造成佛教漸與社會脫節。為了讓佛教實踐「從僧眾到信眾、從寺廟到社會、從自學到利他、從靜態到動態、從弟子到教師、從本土到世界」的理念,以順應時代的潮流與需要,國際佛光會於是應運而生。 國際佛光會成立於一九九二年五月十六日,然其創會歷史應溯源於一九九○年八月十日在臺北召開的第一次發起人座談會。當時有一○八名發起人與會,會中確定了國際佛光會的名稱、宗旨、任務、組織章程等主要架構,以及未來籌組工作的重心、步驟與發展方向,並隨即於八月十九日聯名具函內政部,申請准予籌備。九月廿四日接獲內政部覆文准予籌組,自此籌備工作進入具體實施階段。十一月三日,在第二次發起人座談會上選出籌備委員王金平、趙寧、潘維剛、曹永杉、陳順章等三十一人,公推星雲為主任委員,同時依法公開徵求會員。 一九九一年二月三日,中華佛光協會正式假臺北國父紀念館召開成立大會,成為國際佛光會的開路先鋒。會中,星雲經五千餘名與會代表選出,擔任中華佛光協會會長。當天,李登輝總統特頒賀電,行政院長郝柏村致送花籃,歷任內政部長許水德、吳伯雄、邱創煥,以及國防部長陳履安、中央社工會主任鍾榮吉、臺北市長黃大洲等,均蒞會祝賀,典禮莊嚴隆重,是中華民國歷年來最盛大的宗教社團成立大會。 繼中華佛光協會成立之後,在美洲有美國、加拿大、巴西、阿根廷;大洋洲有澳大利亞、紐西蘭;歐洲有法國、英國、德國;亞洲有菲律賓、馬來西亞、日本、香港;非洲有南非、剛果等六十多個國家地區也隨即成立佛光會,並於同年九月,首先以通訊方式舉行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第一次籌備會;十月中旬,假臺灣佛光山召開第二次籌備會,世界各地均派代表參加。一九九二年五月十六日,在十方因緣成就下,「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順利在美國洛杉磯音樂中心舉行成立大會,並同時舉行第一次會員代表大會,四千多位來自全球四十五個國家的佛光會代表出席這項具有歷史意義的盛會。星雲經全體會員議決,當選為世界總會會長;同時選出時任中華民國內政部長的吳伯雄、日本佛教大學校長水谷幸正、香港慈善家嚴寬祜、澳洲企業家游象卿、斯里蘭卡國立大學副校長安那努達法師等人擔任副會長。此雲集各國佛教菁英的盛會,充份體現國際佛光會國際化與歡喜融和的性格。 國際佛光會是一個世界性的人民社團,以佛教信眾為主要組成對象,有別於其他社會團體。佛光會的會員有共同的宗教信仰,不僅為自己求得心靈解脫、智慧圓滿,更以創造安和樂利的社會、增進和平尊重的世界為共同目標,是個「自他兼利,同體共生」的團體。佛光會創會以來,一直以教育、文化、修行、服務為發展方向。它的成立,不但使得廣大的在家信眾擁有更多的機會奉獻心力,成為佛教慈善的推動者、文化的播種者、佛法的弘化者與大乘的修行者。尤其每年舉辦的國際佛教僧伽會議,更把藏傳、南傳、北傳,乃至顯密佛教的僧信團結融和在佛陀的慈光之下,是個真正超越國界、種族、宗派的國際性社團,因此普獲各國人士的肯定。佛光會目前雖只創會八年,卻已在世界五大洲各個國家地區成立了一百三十多個協會、一千多個分會,其中包括廿七個非漢語系協會,會員已達百萬名以上,廣佈在全球各地,另有三十餘個國家正在籌備成立協會,甚至南非有逾十萬民眾期盼成為佛光會員。國際佛光會的創建,是佛光山國際性格的體現,不但實現了佛教國際化的目標,而且已將佛教帶入另一個嶄新的紀元,並為佛教的未來發展寫下新的里程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