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別:】 學佛行儀 【篇名:】 《佛光教科書09第九冊 -- 佛教問題探討》19 第十九課 神異

佛光教科書第九冊 -- 佛教問題探討

第十九課 神異


  一、佛教對神通靈異的看法?
  
  生活中,時時刻刻都是神通靈異的顯現。例如:肚子餓了,一碗飯菜,頓除飢渴;身體冷了,一件毛衣,驅走寒冷,都是神通靈異的顯現。神通靈異不在別處,現前當下即是。又如一朵花,散發芬芳香味,淡化人間的濁氣;一座橋,溝通往來行旅,給予大家的便利;一棵樹,庇蔭萬千行人,散布清涼的氣息;一盞燈,照亮暗夜道路,指引人們的前途。也都是另一種神通。
  
  佛教對神通靈異的看法,不好奇,不貪求,明白神通敵不過業力的輪轉,比不上清淨的道德和不執不取的生命智慧。
  
  二、佛教的神通,其內容如何?
  
  神通是一種無礙自在、不可思議的能力,不僅佛、菩薩具足神通,連魔鬼神祇也有神通。佛教認為神通有六種,統稱為六神通:
  
  1.天眼通,能見六道眾生生死苦樂之相,及見世間一切種種形色。
  
  2.天耳通,能聞六道眾生苦樂憂喜的語言,及世間種種的音聲。
  
  3.神足通,即自由無礙,隨心所欲現身的能力。
  
  4.他心通,能知六道眾生心中所思的事。
  
  5.宿命通,能知自身及六道眾生的百千萬世宿命及所作之事。
  
  6.漏盡通,斷盡一切三界見思惑,不受三界生死,而得漏盡神通之力。
  
  此外,依《宗鏡錄》載,神通又分為道通、神通、依通、報通、妖通等五種,或從證悟中道而得,或由修禪定而得,或由咒術、業報而得,善惡優劣,層次不一,其中唯有究竟圓滿的漏盡通及道通才是吾人取證的對象。
  
  其實神通並不限於呼風喚雨的幻術,吾人日常生活中,只要留心,隨處可見神通。比方,饑時飯飽,渴時水止;萬里路程只要搭乘飛機,數小時便能抵達,可說是神足通;肉眼難見的微生物,透過顯微鏡便能清楚看見,就是天眼通;精通各國語言的人,與人交談無有障礙,這就是天耳通。一切經驗的累積及智慧的判斷都是相似的神通。
  
  三、神通對我們的利害得失,應如何了解?
  
  神通可以是弘教的方便,但不是萬能的利器。優陀夷是一位有神通的阿羅漢,連毒龍也能降伏。一天,他喝醉了酒,睡在路旁,人事不知,佛陀見了說:「現在,他連一隻青蛙也降伏不了。」
  
  善用神通可以輔助教化,解厄抒困,譬如觀世音菩薩應聲化現,常常是苦難中的希望;隱峰禪師擲錫飛空,阻止兩軍廝殺,成為災難的救星。為了迅速弘法,神通可以收一時之效,但假藉神通欺世盜名則害人害己。
  
  反之,神通如果使用不當,容易成為危害他人的巫蠱邪術。因此,求證和運用神通,必須具備四個條件:一、要依於慈悲;二、要住於淨戒;三、要安於忍耐;四、要用於平常。
  
  四、神通可以改變業力嗎?
  
  依佛陀的教法,神通不是究竟的解脫之道,佛法講因果法則,業力才是世間最大的力量,它是由身心造作,發乎於外的行為,是無法運用神通違背業果。佛陀時代,釋迦種族因為侮辱琉璃太子,而遭到滅族的惡運,即使是神通第一的目犍連尊者欲拯救釋迦種族,最後被拯救的人仍然化為血水,所謂「假使百千劫,所作業不亡」,就是神通不敵業力的明證。
  
  業力雖不受神通所抵消,並不表示定業完全不可轉,如果有足夠的時間,真心發露懺悔,向上向善,必能重業輕報,如同鹽水注入大量的清水,便可沖淡鹹味一般。
  
  五、修行者一定要有感應嗎?
  
  修行的目的在於達到身心自在解脫,在修行過程中所經歷的感應,譬如看見佛菩薩現身、放光,或自身種種變化等,雖然有時候是諸佛菩薩的化現,有時也可能是自然現象的變化,或其他原因,卻無關於解脫。
  
  其實生活中每天都有感應,如:叩鐘必有迴響,敲鼓即得音聲,天上皎月水中映現,所謂「千江有水千江月」,異相感應無非是有為諸法的變現,如同空華水月,正信佛弟子應以平常心視之,感應只是啟發信心,不應耽著留戀,妄執為所緣。
  
  六、天災人禍是由神所主宰的嗎?
  
  古時候,人類對自然現象不明白,以為下雨是龍神主宰,颳風是風神來臨,閃電是雷神發怒,祝融禳災則是火神撩撥。這些神話附會之說,到了科技發達的今日,都得到了明確的常識。尤其以佛教觀點而言,人心主宰行為業力,由業力形成因果輪迴,而宇宙世間原本就是由許多不同的業力所牽引而成,因共業而感得天災人禍,遂知禍福吉凶全由自己主宰,非神明可以控制。
  
  七、佛教對嬰靈的看法?
  
  佛教認為當吾人對生命有不當處理時,最好的方法就是懺悔。因為解鈴還須繫鈴人,如何自我承擔,自我化解所造之業?除了在佛前誦經,為不幸的生命祈福,為自己懺悔以外,更要積極作福行善、進德修業、貢獻社會,以此功德回施一切同遭此苦者,必然感召好的果報,不必寄望別人為我們消災免難。




《古今寺廟巡禮 恭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