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聲息的歌唱 星雲法師著
寶塔
假若你是一位稍為關心佛教寺院的人,你就知道今日佛教寺院中所最風行的就是興建寶塔,寶塔就是我的名字。 你看呀!現在大寺院中既忙著建塔,小廟裡也忙著建塔;一向熱心建築寺院殿堂的住持當家,忽然轉了方向來興建我,這不能不說是受了生活的問題而想出的一個聰明應付的辦法。 自從佛陀涅槃*以後,中外的高僧大德,歷代來建了無數的寶塔,但考察古德和今人建塔的原意,那就有著很大的區別。 古德建塔是為了對佛陀或高僧的敬仰,收藏舍利*而來紀念他們;今人建塔為了收放死人靈骨,以便大發財源。我所以能稱為寶塔者,因為我與佛法僧三寶離不了關係,但看看現在人所建的我,實在已經失去「寶」的意義。 佛教的經濟,已經漸漸的面臨到崩潰邊緣,往昔靠田產為生的一部份寺院,為了土地的改革,他們的生活就想到用我來維持。只要你寺中有塔一座,你就可以望著死人的骨頭上門,包你的生活無憂。 一座塔的興建,需款數十萬元,乃至百萬元,不日即可功成圓滿,但我在旁邊看著,不覺暗暗的傷心!佛教裡的教育機構、文化事業、慈善團體,都在大聲疾呼的希望同道們來協助,而一些人不願意注及此,眼睜睜的望著這些佛教的慧命無法產生,或產生了的而宣告夭折。但他們一聽到修廟建塔,馬上就踴躍輸將。人類都是自私的呵!他們只為個人的功德打算,而不為佛教大眾著想。愚痴呀!他們不知道功德應向眾多的活人身上去求。 我不願人有此自私的打算,我不能只管為了延續自己的生命,就希望人們來建塔,這裡我可忠實的告訴諸位,俗語說得好:「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圖」,希望諸位多多的作一些佛教的事、活人的事,別老在死人身上打主意! 說起造塔來,在印度是始於給孤獨長者,在中國則始於康僧會。關於這些,請聽我一一道來: 當佛陀還是住世的時候,常常遊行五印*弘化,舍衛國的給孤獨長者,因為不能常見佛陀,心中無限渴仰思慕,故此向佛陀索求一物,留為紀念供養,佛陀當即給他一點指甲與頭髮,給孤獨就造塔收藏供養起來;到佛陀涅槃以後,印度八王分爭舍利,各各造塔,是為印度八大靈塔,我的起始就在此時。後來到了阿育王朝代,他統領了八萬四千國,因此,尋佛舍利,又造了八萬四千塔。造塔,從此在佛教中就風行起來了。我國的鄞縣(今浙寧波)塔,很多人以為是阿育王造的,實在是很大的錯誤!阿育王雖然領了八萬四千國,但是並沒有統領過中國,何能造塔於我國?這個錯誤是由吳越王錢俶,慕阿育王造塔,以金銀精鋼造八萬四千塔,中藏寶篋印心咒經,其訛大概即是由此而來。這是有關國體,我在此也不能不加以說明。 我國造塔是始於三國吳大帝孫權的時候。那時,孫權見高僧康僧會,孫權就這樣問他道: 『大師所奉是何教法?』 『是天中之天,聖中之聖的釋迦世尊的教法!』康僧會大師回答。 『如來之教有什麼靈驗沒有?』孫權又問。 『如來滅度,忽過千年,他的遺骨舍利,靈躍萬方;從前阿育王造八萬四千塔,供奉舍利和圖像等,所以塔寺之興,以為表彰如來的遺化。』 孫權因此就令大師求舍利造塔,中國寶塔之興,即源於此。但是現在的人造塔,是不是表彰如來的遺化呢? 其實,依佛典的記載,有舍利的名字才叫塔,沒有舍利的名叫支提,為我高貴的身份著想,希望不可籠統的稱我為塔,名不正,則言不順這個道理是不錯的! 說起現在我的名稱真太多了,中外有著數不清的塔,有什麼三寶塔、舍利塔、祖師塔、普通塔、衣缽塔、無影塔、金字塔、伽耶塔、六和塔、雷峰塔、多寶塔、靈骨塔……。我,建築到什麼地方,也就是佛法普化到什麼地方。 談到我國的建築,其他方面,實在說來是比不上西洋各國,唯有我國佛像石刻以及我寶塔的建築,可以向全世界炫耀。數十丈高的浮屠,在我國各地聳立入雲霄;數以千計的石佛,遍佈在敦煌、雲岡、龍門;每一個外國人來看了以後,都驚嘆我們佛教的也是我們中華民國的文化偉大! 關於我,常有些文人墨士對我的歌頌,但總沒有一首老幼皆知的「寶塔謠」來得普遍。這首寶塔謠很簡單的只有三句,是:「玲瓏塔,塔玲瓏,玲瓏寶塔十三層」,卻把我讚美得已經夠了。後來一些師傅在散花嘆骷髏的時候,常常換腔轉調,他就利用這首歌謠,又加了幾句,變成「玲瓏塔、塔玲瓏、玲瓏寶塔十三層,層層角上掛銅鈴,東風吹來噹噹響,轉過西風換了聲。」這樣一來,非但俗氣,反而把一堂莊嚴的佛事做成變戲法唱小調的樣子來了! 我最不滿的人是宋朝蘇東坡居士,他有一首詩說:「長江好似硯池缽,手執焦山作墨磨;寶塔空中豎大筆,青天只夠八行書」,從這首詩中,雖然看出他的胸襟口氣不凡,但他只把我看作一枝大筆,我總嫌這位一代大文豪太愛說大話了。 我要說的話很多,恐勞讀者們多費時間,我只得來一個最後叮嚀:佛教裡建築得偉大的寶塔有的是,今日實在不必再煩心來修建,大家要知道:「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辦佛教的教育文化慈善,讓佛教中興起來,勝造一千級浮屠」,諸位諒來懂得這才是佛教和時代的要求!
註:
涅槃: 佛陀辭世名為涅槃,意即不生不滅。 舍利: 修行到相當程度的人,去世用火化以後,他的靈骨,為彩色或發光的樣子,名為舍利。舍利另外還有名稱多種。 五印: 印度在古時分東、南、西、北、中五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