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寺廟巡禮
|
【時事法句】共 12 頁
《上一頁
│
下一頁》
頁次: 1 / 12
202203《自求•多福》 444
|
《自求•多福》 拾金不昧! 拾荒婦車站撿8千元 急送警局
新竹關西鎮一名60多歲的拾荒婦人,5日下午在車站撿到1個黃色皮包,裡面有現金8千多元,還有好多證件,怕失主會心急,就提著大包小包的回收物前往派出所報案,有語言障礙的她,寫下“在車站撿到”,警方依據證件連絡上失主前來認領。失主接到通知好開心,面對拾荒婦人拾金不昧,讓她非常感動,發現裡面現金完好如初,當場拿出1千元向對方道謝。
這名婦人平常以撿拾資源回收維生,一天也只有數十元的收入,面對這麼大額的金錢,沒有起貪念,也讓失主和員警,對她拾金不昧的精神非常感動。
--------------------------------------------
一生致力於僧伽教育,培育僧材遍於台灣的「廣化法師」曾講過一個故事:報載臺中市大榮汽車裝璜行店員柯君深夜拾獲鉅金,立刻送警招領,拒受任何報酬,獲得各界一致讚佩。在此詐騙貪污案件,時有所聞之際,而柯君於『深夜』拾『鉅金』,送警拒受報酬,這種好人好事,當可使那班竊賊貪官,慚愧的無地自容。回過頭來,柯君此一善舉,從任何方面看,都是利益無盡的:
第一、拾金不昧,未做虧心之事,精神感到安慰,這就是最大的報酬,再多金錢買不來的。 第二、柯君的店東和親友,由這件善事—拾金不昧,得知他不貪非份之財,忠厚可靠,以後一切經營交易,都信任他,這種無形的財富,不可估計。 第三、報載失主曾以金錢酬謝,但為柯所拒受。足徵柯君對『拾金不昧』,不自衒德色,他日必『厚德載福』。
關於行善積福得善報一事,舊史多有記載。話說唐朝有個裴度,年少時貧困,相命先生說他:「命當餓死。」有一天到香山寺,拾得一包袱內有寶帶。裴度自思:「此乃他人遺失之物,我豈可損人利己,壞了心術?」乃坐而守之。
過了一些時候,只見有個婦人啼哭而來,說道:「父親因案被囚,借得一條寶帶,欲以賄賂有關人士,寬解父獄。偶到寺中盥手燒香,遺失在此。如有人拾取,可憐見還,全了老父之命。」裴度將原物交還,女人感激淚零,伏地拜謝。並留一帶酬謝,公拒絕不受。
次日相命先生說他相貌變了,轉貧賤為富貴,陰德救人,前程萬里,不可限量。裴度後來官做到宰相,封晉國公,位極人臣,威震四夷,身繫天下安危者垂三十年,以全德始終。大家都說他這種福氣,是由以拾金不昧的陰德所致。
《三世因果經》云:「是故世間,一切男女,貧賤富貴,受苦無窮,享福不盡,皆是前生因果之報,以何所作故。」
佛說人生在世,無論貧富、貴賤,壽夭、窮通,都是因緣果報,自作自受。貧窮的人,因於過去未培福,所以今生貧苦;若欲轉貧為富,應當勤勞刻苦,行善助人多積陰德,這叫『自求多福』。如果捨此他圖,以不正當之手段,詐取不義之財,縱然取得,亦只是空花幻景,轉眼成空,而後世必定輪迴畜道牛馬,償還孽債。古今以來投胎畜牲還債的故事,不知多少。貪圖一時的揮霍,換來累世作牛馬,豈不是大傻瓜嗎!何況,取了不義之財,常恐東窗事發,內心惴惴惶惶,痛苦萬分。求財本圖快樂,若得不義之財反增痛苦,那不等於自討苦吃嗎?以非法手段勉強竊取的錢財,不但不能保有享受,而且反更增加罪惡和痛苦。所以說:「命裡有時終須有,命裡無時莫強求」。試看那些貪官、竊賊、騙子、奸商,天天在攪錢,可是,哪個有好下場?
延伸閱讀: 《廣化法師簡介》、《三世因果經節錄》、《佛說輪轉五道罪福報應經》、 《地藏菩薩感應錄:乞兒拾金不昧!》、《動畫-捨財做福》、《窮人•修福》、 《佛說輪轉五道罪福報應經-動畫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