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寺廟巡禮
|
【時事法句】共 12 頁
《上一頁
│
下一頁》
頁次: 1 / 12
201506《佛門•交際》 877
|
《佛門•交際》 現今科技、經濟快速的發展,給社會大眾帶來豐富的物質生活,但是人際關係卻越見缺乏,人際交往處理不好造成許多不幸。佛法智慧是否有哪些方法可以幫助眾生解決這些問題?有的!佛陀教育弟子應本著慈悲和愛心與人為善,以「四攝法」來處理人與人之間的衝突矛盾,四攝法對於人際關係的融洽,家庭和睦,社會安定、繁榮與發展都具有積極的指導意義。
佛門交際的方法-四攝法。四攝法者,布施、愛語、利行、同事。簡述如下: 一、布施:盡我們的能力,於物質或是行為上幫助他人。你以財力、學力、體力幫助他人,對方受了你的恩惠,對你自然發生好感,人是感情的動物,幫助他人是最能聯絡感情的。而平常最容易做到的就是「送禮」,所謂「禮多人不怪、禮輕情意濃」,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人情世故要懂得這個方法,佛陀教我們用這個方法,可以增進彼此的情感。
二、愛語:愛語即是溫和柔軟、歡喜讚歎的話語,「愛語」可不是諂媚巴結。諺語云:「好言一句三冬暖。」有人生病或受到災難,受到恐怖,絕不可幸災樂禍,須要用慈愛和悅的顏色和話語去安慰他,雖然沒有多大的力量幫忙他,但這溫柔的言語,同情的態度,使他人得到慰藉,讓彼此發生好的感情。而最為殊勝的愛語,是使用佛法的語言鼓勵眾生,生起歡喜心並修學佛法。
三、利行:是自己的做為,使他人得到好處,凡利益眾生之事,我們都應盡力去做。父母教養子女,注意子女的身心利益,自能獲得子女的孝順;老師教導學生,如處處為學生的利益著想,也必能得到學生的敬仰;長官能顧到部下的利益,也會得到部下的擁戴;朋友同事相處,能處處為他著想,自然能受到歡迎而左右逢源。
四、同事:做好人際關係,不僅要修布施、愛語、利行三種方便法門,更進一步要和光同塵,與其同行,隨其所樂,行同事攝。不過,這需要更高的智慧才行。譬如說:如果這個人喜歡賭博,你跟他同行同事,天天陪他一起去賭博,行不行?不行啊,這個太危險,他幹的不是好事,除非你是真正的菩薩。真正的菩薩他幹,他要度這個人,他喜歡賭博,常常陪他去賭博。他去賭博都贏錢,人家一定向他請教,你有什麼高明的方法,你怎麼每一次賭都贏錢?他會告訴你,我念佛,我修禪定,我有神通,那大家都跟你來學了,是用這個方法,把人引入正道。沒有這個能力那可不行,我們一去,自己都保不住,讓自己陷在這個邪惡裡面,那就錯了。所以這個是一定要衡量自己的智慧跟定功,沒有那麼大的智慧,沒有那麼大的定功,這個不可以。我們只能夠同善事,不同惡事。
以上佛陀所教四攝法,不但可以幫助我們做好自己的人際關係,也是個人修行的良好德行。佛法不單是自利求解脫的,更應是利他度他的。佛弟子在自身修學佛法感受到切身利益的同時,更應該發揚「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菩薩精神,讓世間所有的人都獲得佛法的利益,進而對佛法產生堅定不移的信仰。所以立此四攝法讓佛子們通過這四事來建立和諧的人際關係,並以此為契機,弘揚佛法,使眾生起正信、正行,促進社會的和諧。
經文出處:《阿毗達磨集異門足論》
|
|